精美的雕刻是明式家具中主要的裝飾手法,涵藏著無窮的美學意蘊,它的美學價值遠遠超出了傳統家具本身的外在價值,實為中國古典藝術之奇珍。人物銅雕,魯班雕像,古代名人雕塑木匠雕塑,歷史名人雕塑,鑄銅人物雕塑木匠鼻祖雕塑,魯班學藝雕塑,公園景觀雕塑一行,唐朝僧人。名貴木材與雕刻技藝相映生輝明式家具雕刻制品最注重材質的選擇,對材質的要求幾乎達到了百般挑剔的程度。材質要具有堅韌的質地,厚重的色澤,細密而透明的紋理。中國傳統木制家具的黃金時代之所以產生于明代,正得益于在此時獲得了大量名貴硬木良材。
明朝以降,海禁日開,海陸交通貿易發達,大量名貴木材從海外運往內地,其中尤以紫檀木、黃花梨木、鐵力木為貴,不僅為明式家具,也為明式家具雕刻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物質載體紫檀木從深黑到紫紅,有金屬般的色澤和綢緞般的質感,它的材質堅硬、紋理縝密,適于雕刻。可以說,明式家具中以紫檀雕制而成的優秀作品足以代表中國古典家具的最高制作水平。清中期紫檀花幾黃花梨木呈棕黃色或棕紅色,華貴而富有耐性,具有不易開裂、不易變形、便于造型、利于雕刻等諸多優點,是與紫檀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制作家具的最優良木材。清早期黃花梨玫瑰椅成對鐵力木質地堅硬沉重,心材鮮紅至紫色,抗腐耐磨,不易變形。
在明式家具中,鐵力木家具以其厚重拙樸的雕刻風格表現著自己明式家具中的精品雕刻,把紫檀木紋路中細若游絲的精微、凝重沉穆的圓潤、勁健渾厚的質地發揮得淋漓盡致,又把黃花梨木溫潤似玉的情調、行云流水的紋理、不翹不裂的特性運用得爐火純青。明式家具雕刻珍品歷經幾百年的風化,在器物表層形成了厚厚的包漿,宛如剔透瑩潤的美玉。
清早期黃花梨玫瑰椅明式家具其造型及做工源于漢唐,恢弘于明初,極見當時文人追崇古樸自然的風氣;又由于經典明式家具主要用于宮廷及官宦之家,其形制在渾厚古樸之中增入諸多華美艷麗的雕飾以展示其貴族氣象其發展演變有兩大特點,第一,崇尚古樸與崇尚華麗兩種審美觀念并存。第二,代表經典明式家具制作的宮廷家具恰恰體現了追求華美雕琢而兼含古樸內致的審美取向。清紫檀方凳崇尚古樸與崇尚華麗交相并存經典明式家具的制作者大都是工藝制作高手。據文獻記載,明代開山派竹刻大師朱松鄰、濮仲謙二家并不專事竹刻,而兼刻犀角、象牙、紫檀等。由此可知,竹、木、犀、牙刻件是不分家的,因而,許多不同材質的雕刻精品很可能出于一人之手。
黃花梨螭龍紋羅漢床明式家具雕刻是我國雕刻藝術的集大成,就雕刻內容而言,山水人物、飛禽走獸、花卉蟲魚、博古器物、西洋紋樣、喜慶吉祥等無所不包,豐富多彩倘仔細推敲,其中頗有一些規律可尋。比如,明式家具雕刻中常見的飛禽走獸紋明顯帶有先秦及魏晉南北朝造像的遺風,雄渾而博大,使人不由地想起漢代宮闕的深厚拙樸,六朝陵墓石獸那般奔放勁健的風姿;花卉人物吉祥圖案,繼承并弘揚了唐代的遺風,充分體現出一種強烈的雍容華貴、飽滿豪放的審美追求;山水人物則往往是帶有情節性和故事性的畫面;博古紋案雕工細致,意境高古,儼然有金石拓本之美;西洋紋飾則反映了外來藝術的美學影響。
從而不難發現:明式家具的雕刻藝術與先秦兩漢傳統藝術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或光素或繁縟皆為藝術由于歷史的原因,把明式家具稱之為藝術品,至今不過幾十年時間,對其認識與了解仍處于起步階段。一個時期以來,有些人認為明式家具的特征是簡潔而樸素,因而排斥明式家具的紋飾與雕刻,乃至出現了非光素不足取的偏激觀點。事實上,紋飾與雕刻在明式家具中無所不在,即使被列入光素家具的一類,也充滿著奇異的裝飾色彩。其主要表現在:優美的造型即是完整的雕塑杰作。
我國傳統家具造型,把建筑藝術的連接有序、穿插有度,以及壺門床、須彌座的穩定牢固、平衡和諧、美觀通透的東方美學神韻發揮到極至,無一不體現出方正凝重的三維造型曲線結構是明式家具雕刻藝術的靈魂。明式家具中的羅鍋棖、三彎腿、透光、彭牙、鼓腿、內翻馬蹄、云紋牙頭、鼓釘等,既具備了加固、支撐、實用的功能,又起到了點綴美化的作用,體現著雕刻工藝的特征。十七至十八世紀黃花梨平頭案線腳的走勢產生極富動感的韻律。根據不同的家具風格,采用不同的線腳,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裝飾效果,通過自然暢達的線腳走勢,我們完全可以品味到明式家具雕刻藝術中富于流動感的美妙韻律。
清黃花梨雕龍圍子羅漢床鬼斧神工的雕刻手法精美的雕刻是明式家具中主要的裝飾手法,其雕刻技法包括圓雕、浮雕、透雕、半浮雕、半透雕等。圓雕,多用在家具的搭腦上,浮雕,有高淺之分,高浮雕紋面凸起,多層交疊;淺浮雕以刀代筆,如同線描。透雕,是把圖案以外的部分剔除鏤空,造成虛實相間、玲瓏剔透的美感。它有一面作和兩面作之別,兩面雕在平面上追求類似于圓雕的效果。透雕多用于隔扇、屏風、架子床、衣架、鏡臺等。
半浮雕半透雕,主要用在桌案的牙板與牙頭上,展示出一種撲朔迷離的美感清早期黃花梨花鳥紋五屏風式鏡臺從明式家具諸多雕刻作品的藝術形式觀之,筆者以為足可歸納出三項頗為突出的美學原則:一曰點睛之筆,這是指在明式家具的顯要位置點綴以紋飾,給家具安上“眼睛”,使家具富有生命力。這種裝飾在椅具中常放在靠背板上方,力求創造靈動通透、主題突出的美學效果。二曰流動之線,這是指在桌案的牙板四周施以雕刻,以求家具在靜態中展現動態感,給家具環繞上一條流動的“飄帶”,以產生流動之美。
這些家具腿足肩部多雕獸面,牙板多雕螭紋、鳳紋、花草紋,紋飾異常生動活潑三曰工巧之韻,這是指家具雕刻極力表現奢華與繁縟,以達到熱烈華麗的審美效果。清中期黃花梨云紋涼榻中國傳統家具就其整體造型而言,立足于沉穩端莊,方正嚴謹,但雕刻紋飾卻與造型有著迥然不同的風貌,無論山水花卉、鳥獸魚蟲,或是人物故事、神話傳說,大都具有熱烈奔放的特征。這與端莊肅穆的明式家具造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沉靜的形體平添了一筆流動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