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鏨工具:風箱、鷹嘴鉗子、大鴨嘴鉗子。葫蘆小鴨嘴鉗子、望子、卡扁、刻刀、雙面錘、兩用錘、剁斧。爐條、火勾、蓋火、水桶、蘸鏨盆、鐵勺、鐵簸箕、鐵篩子、敲錘子和八磅錘等。設施:蘸鏨槽、紅煤、盤紅爐、工作棚。做雕刻工具:墨汁、彎尺、晝尺、畫簽、小線、金屬水平尺、線墜、墨斗、金屬直角尺、大小卡尺、鋼撬棍、木杠、大繩、花錘子、手錘、各種型號鏨子、笤帚、哈達、碓子、壓斧、12磅錘子和樁子棍等。
磨光工具及其他材料:手握砂輪機、角磨機、電動拋光機、廢砂輪、金剛石、白蠟、松香水、川蠟、煤油、細磨石、草酸、地板蠟等安全設施:襪罩、圍裙、套褲、套袖、手套、眼鏡、防塵口罩等。敲鏨淬火:石雕經常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大小鏨子,剁斧和花錘等刃鏨尖鋼口的軟硬和純銳能直接影響工藝的質量和工程進度。因此敲鏨淬火時,必須掌握好火候,才能使工具得心應手,發揮更大作用。1.將圓鋼或八角鋼斷成長約22至24厘米,首先敲成圓形的鏨頂,此時鏨頂不準淬火。
送進爐內過火時鏨尖塞進火內5至6厘米,待顏色燒到將顯發白時,即可用鉗子夾出,放在砧子上敲成鏨尖但這段工序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迅速夾起蘸水,鏨尖頓時發白,然后由白逐漸變黑。要注意白色徐徐變成將近鏨尖尚有5厘米時,要及時放進蘸槽內豎起,不可躺倒放置,務需使溫度自然降低,不準猛然放進冷水內使其驟涼,這樣會造成鏨尖過硬、使用時易于斷裂。蘸鏨槽內的水深以不超過4厘米為宜。2.哈達剁斧:是一個兩面斧形。一般兩端刃口方向成垂直交叉形式或兩端刃口方向一致形式的雕刻錘。
用45號鋼鍛制淬硬,用以砍剁石面,一般根據雕刻的形體,石材的紋理趨向砍鏨出工整、平行的細線條,能加強體面的方向感、體積感、肌理效果等第一次過火,要燒到顏色將發白時,用鉗子夾出敲打,必需一火敲成一面,不準翻過重敲將刃敲傷。其刃面不齊時,可用錘子墩齊,將刃修理齊整后,要放在一邊放涼,必須使其溫度自然降低,再送入火內烘燒。第二次過火,要燒到呈現紫紅色時,就可放到蘸槽內去蘸,這次同樣待其溫度自然降低,不準用水浸涼。哈達因系兩面刃,在前刃過火時,為了防止另已蘸好的一面因受熱過高而軟刃,必須在蘸成的一端用刷子蘸水向上擦蹭,即可降低溫度。
3.花錘:錘頭面由9、12、16、24個排列規整的方椎體組成,由45號鋼鍛制是一種特殊專用工具,待石雕作品接近完成做表面效果,用花錘敲擊成粗麻面,能產生粗獷、厚重、渾然一體的雕塑感。它的制作方法是,第一次過火時,要燒到發白,再用鉗子夾出,鍛打成方椎體,須要頭方面平,再回火去燒,燒到呈發白時,用鉗子夾住放穩,再用劈斧劈成所需要的溝。
完成此工序后,要穩放一旁,使溫度自然降低,緊夾在臺鉗上,將尖刀或刃用鋼挫打磨成型,務使鋒利,再過火,但這次火不要大,燒到顏色將呈現有紫紅色時即可用鉗子夾出,放入蘸鏨槽內,使溫度自然降低即成4.石雕錘石雕工具,用以敲擊望子,雕鑿石料。兩端錘頭尺寸稍有差別,硬木做把,長約20。厘米,安置位置偏于錘頭大的一方,以適應打擊不同材質所用不同粗細的鏨子用。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號約重克左右,為開荒錘,中號為800克左右,為打坯用,小號為600克左右,雕刻細部用。錘身略呈弧狀,用45號鋼鍛制,表層淬硬,錘面向下稍作收分約10。角。5.合金鋼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