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縣單橋,建于明末崇禎年間。最近,北京三里河路西,從釣魚臺到木揮地新修了近二華里黑龍圖案的石石雕欄板,密密麻麻,頂上帶尖,似乎要鎖住那草坪上落葉組成的金色秋天,真是大煞風景。現有的石橋欄板共62塊,其中橋主體欄板東側和西側各簽塊,北側引橋東西各3塊。這些欄板中有3塊只刻捐助者姓名,無紋飾。東側南端欄板毀于19(,年修繕時補為《重修單橋碑記》。剩余欄板皆有浮雕,按有明確邊界的即定為一幅計算,共有浮雕110幅。其中以雕刻人物故事為主的是47幅,以動植物為主的61幅,幾何圖案2幅。用動植物圖形裝飾器具,由來已久。
現在可以看到的材料就有半坡遺址的陶器上裝飾的魚紋,獸紋戰國以來,城市建筑業有較大發展,喜用經過美術加工后的部分構件”,保存至今的有“采用浮雕、線雕、剔地、模印等手法的漢代畫像石、畫像磚。在建筑上這種用加工的構件進行裝飾的做法一直沿襲下來,到明清時期也很盛行。柳詒征在其《中國文化史》中說:“北京宮殿及曲阜孔、顏諸廟,雕刻石柱,成精深華美,至今猶存,可以推見明之注重工藝矣。
”馴單橋建于明末,工匠們把單橋的欄板雕成“畫廊”,也是明代注重工藝很好的例證,但是單橋不是北京宮殿及曲阜孔、顏諸廟的宮廷風格,單橋石雕藝術是民間藝術單橋石雕具有鮮明的民間藝術風格。欄板雕刻紋樣自然、形象生動、格凋簡樸。動物花卉圖案結構簡約、疏朗,有裝飾效果,不喜繁復、夸張。如不少欄板上有邊飾圖案,以折枝花卉為主,一般圖形左右大體對稱,中間一塊山石,左右各有—枝、一朵,多至三朵。花瓣四到八瓣。不纏繞,不層疊,簡潔,樸素。沒有刻板的齊整,沒有一絲不茍的對稱,沒有繁復多樣的裝飾。欄板上作為主體表現的菊花、荷花,枝莖都不交叉重疊,荷花最多的八瓣,菊花最多兩層。
沒有像辟邪、寶相花一樣的極度藝術變形這些圖案雖然形式簡潔,形象卻很生動。例如欄板東側的四幅梅花鹿,可以看成是梅花鹿一家的兩個生活畫面,其一是兩只小鹿在前面戲鬧,左邊的那只一條前腿支撐,后腿高抬平伸,是個急速跳轉瞬間,極其生動。后面是公鹿回頭招呼母鹿,母鹿愉快地緊跟前行。另一畫面是公鹿在前回首,母鹿在后,遠處似乎有聲音引起它們的警覺,而兩只小鹿在前面渾然不覺,似乎在玩捉迷藏的游戲,一只躲在山石后面,看著另一只就要走遠,還有點緊張。
每只都呼之欲出,生活氣息濃郁正如《吉祥圖》所指出的:宮廷工藝和民間工藝兩大體系,宮廷工藝追求“高貴華麗,彰顯皇家的尊貴與威嚴。??宮廷把裝飾用于‘明貴賤,別等級’,以器約之于‘禮’。??民間工藝質樸率真,瀟灑活脫,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