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的母親河婺江又多了漂亮的裝飾,那就是江邊新設立的一幅幅大型藝術浮雕。這些浮雕用花崗巖制成,每一幅都有鮮明主題,市民在散步休閑的同時可以了解源遠流長的婺文化。大型浮雕再現婺文化市區城南橋至河盤橋段的江堤號稱金華城市長廊,長廊上這組剛剛落成的浮雕群由市水利漁業局和市規劃局牽頭完成,總投資約300萬元。
浮雕景墻項目共有四個區塊,分別是《婺華天寶》、《鄒魯之風》、《金華德育歌》、《千古風流》,總面積約703平方米它們坐南向北,橫臥在美麗的江堤上,是金華城市形象的最佳展示點。波瀾壯闊的悠長畫卷訴說著婺州大地的悠久歷史。浮雕都有哪些主題?離城南橋最近的那組浮雕,名為《婺華天寶》,長82米、高3米,由浙師大美術學院社會服務與成教部主任傅欒帶領的團隊創作。浮雕借用物華天寶成語之含義,以金華傳說、名人詩文、名優特產等為素材,展現金華城市的輝煌歷史和8個縣市最具代表性地方特產。
走近細看,雙龍洞、茶花、佛手、宣蓮、火腿、木雕、婺州窯、萬佛塔等婺州瑰寶惟妙惟肖,李白、李清照、徐霞客等名人詩文述說著金華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浮雕大氣壯觀,有著行云流水般的線條和多視點切入的構圖。在《婺華天寶》西側,另一幅長9米,高約2.7米的浮雕名為《鄒魯之風》,這也是傅欒的得意之作。它以《金華叢書》的經、史、子、集書名作為浮雕背景,以原金華縣儒學所在地、現在的金師附小出土的石碑小鄒魯三字作為浮雕的主要元素,彰顯婺文化的厚重與儒學文化的深度。浙師大人文學院教授黃靈庚說,《鄒魯之風》把《金華叢書》的目錄都放進去,非常用心。
因為金華素有江南鄒魯、文物之邦之稱,浮雕完成后,效果特別好:簡潔大氣、高雅厚重再往西就是由金華市委宣傳部組織編寫的《金華德育歌》,以三字經的形式闡述了金華歷史、文化、人物,由書法的形式予以表現。最后是四組浮雕群中最大的一幅《千古風流》,長214米、高2米,由上海歐派城市雕塑藝術有限公司創作。希望這些構圖生動活潑的雕刻能向人們傳遞城市的悠久記憶,讓更多的市民感受到婺文化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