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駿》銅浮雕,每塊高148厘米,寬182厘米,作于唐貞觀十年,即公元,原在陜西禮泉縣九山唐昭陵北闕,其中“颯露紫”和“拳毛騧”兩塊被盜,現收藏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余收藏于陜西博物館。“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建國戰爭中先后乘騎過的六匹駿馬。李世民即位后,為追念它們的功勞,特命工匠制作了這六塊石屏式浮雕,并親自撰寫了頌詞,由大書法家歐陽詢書寫、刻于昭陵北闕下。
原來的排列次序為:三駿在東側,特勒驃、青騅、什伐赤三駿在西側后來颯露紫、拳毛騧兩塊被盜賣到美國,剩下的四塊就收藏在陜西博物館。這六塊銅浮雕塑造了六駿站立、奔跑、徐行的姿態,其中颯露紫和拳毛兩塊保存得最完整。颯露紫為立姿,前面的武士是李世民部下大將丘行恭。在攻打東都洛陽的戰斗中,李世民的坐騎颯露紫中箭,丘行恭孤身救駕,石刻描繪的正是丘行恭為颯露紫拔箭的情景。
颯露紫神態鎮定,前腿挺立,肩頸由于疼痛而肌肉緊張,身體微向后傾,表現出它正在主動配合救援者的治療,充分顯示了在這生死關頭戰馬與人之間的情義除此之外,青騅、什伐赤、白啼烏三駿為奔馳的姿態,特勒驃、拳毛騧為行走的姿態。它們體態雄健駿美,充滿活力,神情中帶有一種剛毅堅強、勇往直前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