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臺階的雕刻專供上下臺基之用。臺階由一步步踏步組成,并在踏步兩邊用垂帶石作邊,如果臺基太高,則在臺階的雕刻兩側還設防護用的欄桿。踏步的寬度視建筑大小而定,在宮殿、壇廟等皇家建筑中,石雕臺階上還有專供皇帝上下用的”御道”。御道設在臺階的中央部分,但不設踏步而只是一段斜置的石板,上面多雕刻著龍紋。當然皇帝并不能在這樣的御道上面行走,而是坐在轎子上,由轎夫抬著經御道騰空而上下。
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前面和保和殿之后都有一條御道,其中最大的一塊御道石長約17米,寬約3米,重達200余噸,石面上雕著九條龍游弋于云水之間紫禁城乾清宮為皇帝皇后共同起居之地,宮前御道石上則雕著龍和鳳的形象。一般臺階的踏步和垂帶上多不作雕飾,但在太和殿、保和殿這樣重要大殿的臺階踏步和垂帶上都布滿雕飾,有獅子、馬等動物和各類植物花紋,當然都用的是很淺的浮雕以便于行走。臺階兩側如果有防護的石雕欄桿,則它們的形式和臺基上的欄桿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望柱之間的欄板為斜方形,其斜度與臺階相同。
這種護欄由臺基上沿著臺階而至地面,在護欄最下面的一根望柱由于受到上面欄桿的推力而需要有一種構件加以固定,這種構件就是通常見到的“抱鼓石”其形狀為一圓形石鼓,上下由曲面相連立于臺階兩側垂帶之上,緊靠望柱之外,對望柱起穩定的作用。抱鼓石很接近人的視點,所以往往成了裝飾的重要部位,不僅抱鼓石本身的總體形象多種多樣,而且上面可以布滿各類紋飾。在有的臺階上,也可以見到用石獅子代替抱鼓石對望柱起穩定的作用。獅子蹲立于須彌座上,背靠望柱,分列左右,同時還起到守護的作用。在山西比較講究的住宅里,還見到石雕臺階兩側的垂帶上有一種特殊的裝飾。
它與欄桿一樣起著防護的作用,但不是欄桿的形式它常常用抱鼓石,但又不是立在欄桿前那樣的抱鼓石。這里的鼓石有時不止一個,而是多個鼓石,用回紋、飄帶相連,斜臥在臺階兩側的垂帶石上。鼓石上還雕刻著石雕獅子,有的上下幾只,相互嬉戲,形象很生動??梢哉f這是一組長條帶狀的石雕,放在垂帶上起防護作用,但它沒有欄桿那么高,而且又無規定的式樣。
石鼓、回紋、獅子,從形象到組合都十分自由,因此在造型上比欄桿活潑,由于它的位置多在住宅的正房、廳堂的階前,所以成了庭院中很引人注目的一處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