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句婦孺皆知的神話故事傳頌了上千年。明清的建筑石雕明清時期,作為案頭擺設的小型裝飾性石雕更為常見,題材以觀音菩薩、羅漢、達摩、壽星、八仙之類為主,已經從神壇走向了千家萬戶,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象。山東蓬萊人間仙境早已世界垂青。作為名揚四海的旅游勝地,除了其具備了這源遠流長的神話故事色彩,那云里霧里的海市蜃樓也依舊被世人所追尋,而坐落在蓬萊半島的笑八仙的石雕已然成為了這個城市的標志。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曾經幾年前親眼目睹了那雕琢精細的八仙石雕。那一個個風姿颯爽神色盎然的神態著實讓人又癡又醉。
不論是披巾斬浪的呂洞賓,杖壺濁酒的鐵拐李,蒲扇嘆風涼的漢鐘離,雙板不平曹國舅還是蕭曲悠揚的韓湘子,提籃迎春的籃采和,騎驢笑顛的張果老,采蓮舞荷的何仙姑都雕琢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曾想,每一個石雕的背后需要經過鑿、鉆、雕等道道程序,付出的心思與汗水不言而喻。就拿笑八仙來說,先不說每個人物的神態儀表,光是尋找這般大小的靈石都需多花一些功夫,更何況人物不同與山水,叢林。人物的雕刻也講究一些精氣神,這就更是難上加難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不禁感嘆古人給我們留下的不只是一種傳說,一種雕塑,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看似平淡無奇,確又如此稀有珍貴。
有人說,石頭都是有靈性的有靈石的人會得到上天的祝福不論是你夜以繼日的工作者,還是情意綿綿的愛情伴侶,還是享受人生的黃昏老人,還是少不更事的朝陽小孩,家里有一個巧奪天工的石雕,心情也會分外的開豁很多。或許,它帶給我們不僅僅是一個裝飾,更多的一種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