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鋼浮雕顧名思義就是刻者在材料為玻璃鋼的一塊平板上將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來,使它脫離原來材料的平面,就是玻璃鋼浮雕。由于造型語言的殊異,影響中了西方古代浮雕藝術各自風格形成。塑與雕線與體塊,作為中西方古代浮雕造型語言上的主要差別,不僅清晰地呈現在作品的形象表征上,而且蘊含著中西方古代雕塑藝術不同的審美意趣和文化特性。
浮雕藝術在世界上到處都有,從古埃及到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廟和墓碑的雕塑,在中國的廟宇、洞窟和君王的陵墓也有許多浮雕藝術,著名的比如有昭陵六駿埃及的負浮雕,浮雕的形象是沉入材料的平面里去的,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塑,是一種介于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壓縮空間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種基本形態高浮雕和低浮雕。高浮雕由于起位較高、較厚,形體壓縮程度較小,因此其空間構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圓雕,甚至部分局部處理完全采用圓雕的處理方式。
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維形體的空間起伏或夸張處理,形成濃縮的空間深度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浮雕藝術對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種特別的表現力和魅力淺浮雕,淺浮雕起位較低,形體壓縮較大,平面感較強,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繪畫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實體性空間來營造空間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繪畫的描繪手法或透視、錯覺等處理方式來造成較抽象的壓縮空間,這有利于加強浮雕適合于載體的依附性。在充分表達審美思想情感的基本創作原則之下,玻璃鋼浮雕的不同形態各有藝術品格上的側重或表現的適應性。
一般地說,高浮雕較大的空間深度和較強的可塑性,賦予其情感表達形式以莊重、沉穩、嚴肅、渾厚的效果和恢弘的氣勢;淺浮雕則以行云流水般涌動的繪畫性線條和多視點切入的平面性構圖,傳遞著輕音樂般的平和情調和抒情詩般的浪漫柔情相信在以后的發展中玻璃鋼浮雕會越來越受人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