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銘文可以說是中國銅雕最大的特點。世界各地古銅雕絕大多數沒有銘文,只有印度出土的少量銅雕或鑄有很短的銘文。中國古銅雕有銘文者僅出土的就達一萬余件,且名文長篇巨制不少,如毛公鼎銘文長達497字。這些銘文字體,或粗獷放達,或蒼勁有力,具有很高的很高的書法欣賞價值。這些銘文也是鑒定中最難把握的一環。中國銅雕數量大,種類繁多。究竟中國有多少件銅雕物,這是誰也無法統計的數字。
有人統計過,僅以有銘文的銅雕物而論,從漢代到今天,出土就達一萬件以上若加上無銘文的銅雕,其數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正因為數量大,中國銅雕的品種也極其豐富,不僅有酒器、水器、食器、兵器、禮器,還有車馬器、農具、工具及各類生活用具等一應器物。眾多的銅雕皿,造型生動、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接。數量大、品種繁的中國銅雕無疑增加了鑒定的難度,這是中國銅雕的特點之一。以容器為主的中國銅雕也在世界銅雕文化中獨樹一幟。
就世界范圍而言,從印度河流域到巴爾干半島,從米諾斯文明到邁錫尼文明,其銅雕的代表作大多為武器,如戈、矛、刀、箭、劍、戟、鏃等,而中國卻以鑄造難度較大、紋飾復雜的容器為主這些容器,尤其鼎,是為國家重器。其寓意深奧、內涵豐富,與政治糾纏在一起的神秘性始終是鑒定家及藏家們感興趣的問題。另外,歐洲銅雕文化以武器為代表,中國銅雕文化以容器為代表,這是不是前者富于侵略性,而后者安于保守性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