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青田石雕工藝發端于六朝時期,講究因材施藝,因色取巧,有相石、開坯、雕琢、封蠟、潤色等工序,尤以鏤雕技藝見長,且圓雕、鏤雕、高淺浮雕、線刻交替使用。青田石雕題材廣泛,魚蟲花鳥、山水人物皆有,均精雕細刻,神形兼備,寫實尚意諸法齊備,大氣之中不失精妙,工藝規范,自成一格。
唐、宋時期,青田石雕有較大的發展從龍泉雙塔內發現的五代吳越國時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說明,唐代青田石雕創作題材和技藝有突破性的進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藝,運用因勢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并發揮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質、可雕性的優勢,開創了多層次鏤雕技藝的先河多層次鏤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精致入微的刻劃和復雜層次的處理是任何玉石雕刻都難以做到的清代和民國初,青田石雕作為江南名產屢被選作貢品乾隆八旬萬壽節,大臣們用青田石雕制作一套寶典福書印章作壽禮隨著遠洋商貿開通,青田石雕遠銷英、美、法,多次參加國際性賽會,并在年巴黎賽會、年比利時賽會、年美國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獲獎宣統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獲銀牌獎光緒《青田縣志》就有趙子昂始取吾鄉燈光石作印,至明代石印盛行的記載只因趙子昂的書畫名聲太大,而使他創用積壓青田石刻印的功績被漫漫歲月忘卻了明代的文彭是幸運者,他在南京西虹橋畔偶然遇上了挑運青田石的老漢,購買了四筐青田凍石,使他得以施展自篆自刻印章的藝術才華,成為一代篆刻宗師,從而開創了中國印壇的石章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