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正寧縣城西南30公里永和鎮羅川古城趙公祠的門前,矗立著“清官坊”、“天官坊”、“恩寵坊”三座牌坊。這三座牌坊在當地被稱為“趙氏三坊”,其中“清官坊”和“天官坊”是為明萬歷后期的著名清官趙邦清而立的,“恩寵坊”是為趙邦清的兩個母親劉氏、高氏而立的。
“清官坊”、“天宮坊”兩石牌坊均高8.1米,寬8.23米;“恩寵坊”稍大,高9.7米,寬8.35米三座牌樓都用紅砂石建造,均為四柱三間三樓三層匾額,斗棋歇山頂三座石雕牌坊不僅構件復雜,而且通體浮雕花卉樹木、飛禽走獸、山水云煙、庭院村落、器物、人物出行等圖案,不僅場景宏大,造型古樸,結構嚴謹,而且雕琢精致華麗,形象生動逼真,寓意深刻三座牌坊自西向東排列,遙相呼應,氣勢恢宏“清官坊”的西面明間一層匾額上題書“清官坊”3個大字,二層匾額上題書“清著天曹”4個大字,兩側次間的匾額上分別題書“一代清官”、“清風勁節”4個大字,東面明間一層匾額上亦題書“清官坊”3個大字,二層匾額上的4個字已無法辨認,兩側次間的匾額上分別題書“清操薦品”、“孤清震世”4個大字茶屋新村石雕牌坊“天官坊”的西面明間一層匾額上題書“天官坊”3個大字,二層匾額上題書“天宮大夫”4個大字,兩側次間的匾額上分別題書“王辰進土”、“滕縣知縣”4個大字;東面明間一層匾額上亦題書“天官坊”3個大字,二層匾額上也題書“天官大夫”4個大字,兩側次間的匾額上分別題書“辛卯歲貢”、“辛卯文魁”4個大字這兩座石牌樓,是慶陽府知府和正寧縣知縣奉朝廷之命建造的“恩寵坊”的西面明間一層匾額上題書“奉天誥命”4個大字,二層匾額上題書“寵賜天官”4個大字,兩側次間的匾額上分別題書“萱日重輝”、“籃簋訓廉、翟諱畫繡”等字;東面明間一層匾額上題書“奉天敕命”4個大字,二層匾額上題書“褒揚文林”4個大字,兩側次間的匾額上分別題書“恩榮兩母”、“豈弟遺蔭”、“孟機歐荻”歲字額枋上鐫刻有“敕贈封太孺人劉氏高氏”等字在“趙氏三坊”中,“清官坊”是最重要的一座在坊的正反兩面題書中,共有8個“清”字:除正反兩面所題的兩個“清官坊”外,還題書有“清著天曹”、“一代清官”、“清風勁節”、“清操薦品”、“孤清震世“在一座牌坊上,用了如此之多的“清”字作為對一個官員的評價和旌表,這在我國的歷代牌坊中是絕無僅有的不過,如果對趙邦清一生的生平事跡作一番了解,便可以知道,這8個“清”字并非溢美之辭石雕牌坊寺院石牌樓趙邦清,字仲一,號乾所,明神宗萬歷十九年中舉,半年后又考中進土,萬歷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任山東滕縣縣令當時,萬歷皇帝昏庸,宦官專權,政治污濁,朝廷腐敗,從中央到地方,貪官污吏橫行不法,遍地污泥濁水滕縣遠離京城,地處偏遠,災難更為深重皇親國戚、貴族豪門肆意侵吞兼并土地,掠奪人民財物,任意蹂躪殘害百姓;豪強惡霸橫行不法,隱匿田產,偷截稅賦,敲剝百姓加之連年干旱,莊稼歉收,奸商趁機哄抬物價,富豪惡霸大肆囤積居奇,殘酷盤剝百姓,大批民眾斷糧斷炊,賣兒賣女,被迫背井離鄉逃荒要飯趙邦清一腔正氣,拳拳之心為黎民百姓謀利益,到滕縣上任后堅決框正去邪,激濁揚清他不畏權勢,沖破阻力,深入民間查訪,傾聽百姓呼聲,了解民眾疾苦,嚴查作惡多端、橫行鄉里、殘害百姓的權貴奸宦、豪強惡霸,不論其有多大的背景、多硬的后臺,絕不避讓姑息遷就,堅決予以打擊懲處為使百姓不受豪強權貴盤剝掠奪,堅決改變有地不納糧,無田卻繳賦的極其不合理的現象,他不辭辛勞,親自動手丈量全縣土地,核查田畝“令自名其田,戶度之,無寄隱而后可”進而,他徹底稽查賦稅,在土地各歸其主的基礎上,使賦稅各到其戶,從而使皇糧國稅合理負擔,杜絕了權貴富豪將賦稅轉嫁給勞苦大眾的弊端為讓廣大民眾渡過災荒,趙邦清想方設法籌借大量糧食賑濟災民,招募饑民,以工代賑,興修水利,完善生產設施,并為災民貸款買耕牛,置農具從而使數以萬計逃亡異地他鄉的災民回歸故里,恢復了生產為了發展生產,他又身體力行,大力推廣選種、育苗、施肥、灌溉、耕耘管理等各種耕作新技術,并親自臨場督導同時,他又在滕縣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大力倡導植樹造林,鼓勵縣民和農家在道路兩旁和家庭院落、房前屋后栽植楊柳桑棗,發動農民養蠶、紡紗、發展手工業生產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趙邦清又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募聘先生,興辦學館,積極提倡辦官學與辦私學相結合,普及與提高并舉,大力發展滕縣的教育事業在趙邦清五年嘔心瀝血的辛勤努力、悉心治理下,原先民不聊生、荒蕪凋敝、滿目瘡痍、豪強惡霸橫行無忌、災難深重,怨聲載道的滕縣,面貌煥然一新,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人民安居樂業出現了“禾穗登場谷滿豐,家家雞犬更桑麻;路邊楊柳吐青翠,滿縣盡聞讀書聲”的一派欣欣向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