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曾說:“然而藝術之始,雕塑為先。蓋在先民穴居野處之時,必先鑿石為器,以謀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做繪事,故雕塑之術,實始于石器時代,藝術之最古者也。”由此可知,石雕是人類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石雕在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學會在石頭上雕琢出一些裝飾物或實用工具。
大象雕刻、大象石雕中國的石刻藝術指的是古代先民用刻刀在石頭上刻字、寫文章的一種藝術形式《中國的石刻與石窟》一書中寫道:“用石頭為材料寫出的書,現代雖不多見了,但在我國古代卻相當流行,實際上這些字都是用刀刻的而不是‘寫’的相對于古代的“帛書”“抄本”等用手寫的手法,石刻藝術則是以雕刻的手法在石頭上創作,但它們有許多相同的功能石刻藝術不僅具有信息傳播的效果,還具有一定的藝術美感在秦朝時期,石刻藝術已經發展出不拘形狀、不講究格式的石刻藝術形式,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在漢代時期,畫像石藝術成為了當時主要的石雕藝術,它普遍被運用在墓穴建筑中,是集文字、繪畫與雕刻于一體的藝術形式畫像石上的石刻文字內容多為封建禮制的文化傳達,畫像石上的雕刻跟石刻文字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通常情況下,石刻文字傳達的內容呼應了雕刻的藝術形式在中國古代石雕領域中,畫像石藝術的發展為中國石窟藝術打下了藝術與文化的基礎五臺山石雕牌樓石牌坊墓穴石雕是中國石雕藝術的一種主要形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漢代的霍去病墓的石刻群像。《馬踏匈奴》為其中一件著名大型石雕作品此作品造型樸素、渾厚,是古代經典的石雕精品同樣以馬為題材的作品《昭陵六駿》以浮雕的形式表現六匹唐太宗李世民創建王朝時征戰的坐騎。此后的陵墓石雕各有特色。墓穴石雕也為中國石雕藝術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麒麟石雕,吉祥麒麟雕刻,麒麟獻寶“中國的石窟藝術包括石雕、泥彩塑和壁畫等內容,是中國佛教藝術的組成部分它開始是由印度傳來的兩漢時期,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成為了中國石窟藝術的宗教理論基礎,這也是將古代石雕推向了鼎盛局面的主要因素我國石窟藝術的代表有四大著名石窟,分別是龍門石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除了敦煌莫高窟與麥積山石窟具有大量的泥彩塑外,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都是以石雕為主要藝術形式的石窟藝術。
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始鑿于北魏時代,是一座供奉佛教禮儀的大型石雕群位于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也是出自北魏晚期的佛教石雕藝術之一,它代表了中國石雕藝術的最高峰到了隋唐時期,石窟的開鑿出現了高潮,這種現象與當時佛教信仰成為宗教主流有很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