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幢,最早起源于印度佛教,由唐代中期時傳入中原,主要是將佛經記錄在幢幡上,或者將佛像畫于其上,這樣才能起到宗教傳播的作用,才能從遙遠的印度傳入中國,但是慢慢人們發現,將佛經寫在絲織的幢幡上,并不能夠長久保存,容易損毀,隨著時間的流逝,字跡也會慢慢褪色,因此后來以石刻的方式將經文雕于石柱之上,經幢上面刻的經文大都是陀羅尼經,也就是我們現在常常聽到的大悲咒。
???古代寺院石雕中的石經幢是什么樣子的?經幢多修建于寺院之中,有時候亦可在墓旁見到佛教文化也是中國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對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和作用,現今我們還保存著許多佛教的文化遺產,例如山西五臺山的南禪寺,佛光寺,福建泉州開元寺的石造塔以及衛輝陀羅尼經幢等等,經幢多為石雕藝術,主要有圓柱形,六角形或是八角形,石幢分為二,三,四,六層,多半為八角形經幢這種石雕的小品佛教建筑興起于唐朝中期,等到了五代兩宋時期,經幢的修造數量達到了最高峰河南衛輝陀羅尼經幢正是修建于五代后晉開運二年的寧境寺,雖然寧境寺已毀,但是這個陀羅尼經幢卻完好的保存下來了???我國有幾個受到重點保護的陀羅尼經幢,分別是河北省趙縣陀羅尼經幢,河北省邢臺市威縣陀羅尼經幢,還有就是河南衛輝陀羅尼經幢等,那么下面就來著重介紹一下衛輝陀羅尼經幢。
目前它被保存于衛輝市的衛輝賓館大廳內其由青石雕刻對接而成,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基座,幢身和幢頂,它呈八角形,高達六米,遠觀仿若一座石雕佛塔衛輝陀羅尼經幢石刻技藝精湛,在基座上,我們可以看到所刻的舞獅栩栩如生,幢頂的八角盤上還刻著伎樂人,幢身上刻的樓臺和侍女等等都巧奪天工,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及研究價值,由于后晉時期很少有石雕建筑被這么完好保存下,因此它還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更被定為河南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此之外,于還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見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