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馬樁石雕是中國北方獨有的傳統民間石刻藝術品,在陜西渭北高原上的澄城縣分布尤為密集,其數量和品種可稱得上在全國獨一無二。
它原本是過去鄉紳大戶等殷實富裕之家拴系騾馬的雕刻實用條石,以堅固耐磨的整塊青石雕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寬厚相當,約22~30厘米不等,常栽立在農家民居建筑大門的兩側,不僅成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機構成,而且和門前的石獅一樣,既有裝點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時還被賦予了避邪鎮宅的意義,人們稱它為“莊戶人家的華表”
獅子造型拴馬樁陜西省蒲城縣博物館拴馬樁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館明清拴馬樁西安美術學院拴馬樁南京博物館拴馬樁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拴馬樁材質:以青石、沙石、大理石等為主,由于地域和石質的不同,雕刻工藝也有所區別拴馬樁結構拴馬樁結構圖一、樁首:為精彩部分,主要采用圓雕,有獅、人物、猴,或人與獅及人與其他動物混合造型二、樁頸:亦稱臺座,是承托樁首部分,也是拴馬樁浮雕與線雕的精華部分三、樁體:為四方長柱體,多為毛坯或席紋、橫紋雕鑿、無紋飾,常見文字有“泰山石敢當”等四、樁基:埋入地下部分,是方形石樁原坯料,粗于樁體。拴馬樁文化內涵拴馬樁在發展過程中除了實用功能,還衍生出了彰顯身份地位的功能。拴馬樁相當于一種身份標識在等級森嚴古代,華表常常被用于宮廷建筑和高級別的陵墓建筑前方的位置,在民間用栓馬樁弱化華表規制,又顯示尊貴身份有的學者稱其為“望柱”也是有道理的,這同門前置石獅、銅麒麟,闕樓與華表有相同含意。古人認為,門前立拴馬樁還有鎮宅祈福的作用。
在傳統觀念中,建屋蓋房要看風水,以消災避禍,祈福子孫后代人丁興旺,官升爵晉若是辟不了邪氣,就要豎一塊“石敢當”碣石或者立一拴馬樁辟邪,有的拴馬樁上就刻有“石敢當”、“泰山石敢當”字樣拴馬樁雕刻圖案拴馬樁的樁首和樁頸所雕刻的圖案、文字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樁首雕猴,為封侯加爵吉祥意;樁頸浮雕海水山石,即壽山福海吉祥意其中,獅子與馴獅胡人樁首令人注目,在對關中地區拴馬樁的考察中發現,這兩類拴馬樁占絕大多數。獅形拴馬樁碑林博物館古代那些富貴人家用來鎮宅辟邪的拴馬樁,儼然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華表”,具有極高的瞻仰、觀賞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