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江和他的作品晚報記者詹皓報道幾個月前上海雙年展門口的“知青火車”才開走,幾天后,上海美術館門口又將豎起長12米、高達5米的銅雕葵花林,這是舉辦的展覽《被拯救的葵園》,藝術家許江特別制作的一件超大型作品。葵是苦難象征,不用金黃色許江是中國美院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同時,他還是多屆上海雙年展的學術委員會主任,在中國眾多藝術家里面,他以對中國文化前途的深刻思考和對藝術的詩意闡釋著稱。
這次的上海個展,闖入美術界的許江不但拿出了他近年的新作,更制作了震撼力極強的銅雕葵花和蓮蓬,組成大片大片的視覺密林在他看來,葵花和蓮蓬在中國文化里,幾乎是相反的指向,一個強悍、一個陰柔,但“都把它們的籽高高地舉在頭頂”,許江就喜歡這種氣勢許江筆下的葵,無窮無盡,層層疊疊,有一種大地一般的深廣和莊嚴,不過許江畫葵,卻很少用人們看慣了的金黃色“我跟梵高不同,他畫的是花朵,我畫的是果實;他的是熱烈,我畫的是苦難;他畫的是輝煌,我畫的是悲慨”大型葵花林帶來視覺震撼這次個展,許江拿出了自己的油畫、雕塑、裝置、水彩作品,編排上創造性地采用了彎彎曲曲、游山玩水的方式,將裝置、繪畫作品穿插置放,給人以豐富多姿的視覺感受。
而準備展示在美術館門口的大型葵花林,重量以噸計,由于作品規模龐大,每根葵花都得截成幾節運進上海,然后在現場焊接古銅色的葵花林,在周邊新老建筑群的映襯下,將給人帶來絕對新鮮的觀賞經驗和巨大的想像空間“洋插隊”比“土插隊”更苦許江經歷過兩次插隊一次是代的“土插隊”,那時他年紀尚小,在知青里屬于后輩;另一次是代到德國留學的“洋插隊”,記憶中,“洋插隊”比“土插隊”更苦“因為出去的時候,懷著很大的理想追求,想學點什么回來報效祖國。可是到那兒一看,你學的都是人家祖輩的東西,人家現在的藝術跟我們差好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