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泉寺石窟位于河南安陽市善應鎮南坪村,創建于東魏,興盛于隋朝,以隋代的大住圣窟最大、最精美。大住圣窟內三主尊為別為盧舍那佛、阿彌陀佛、彌勒佛。大住圣窟開鑿于隋開皇八年,一奇在于是該窟開鑿在整塊巨石之上,圓拱狀的窟門,尖拱的門楣,使整個石室顯的很神秘,是否暗喻著佛法無邊不是而知。
二奇在于窟門外設置了門神門神雕像近兩米,身披鎧甲,手持武器,神色威嚴大住圣窟門外兩側分別鑿一拱形淺龕,龕內浮雕一像,各有題名,東側為“那羅延神王”,高1.74米,寬0.7米,神王頭戴鳥翼冠,蓄長須,兩側有披帛,袒上身,下著裙,右手持三叉戟,左手持劍,跣足立于一牛背之上大住圣窟窟門外西側所刻為“迦毗羅神王”,高1.78米,寬0.6米,其形象與“那羅延神王”大體相似,如同樣頭戴烏翼冠,蓄長須,左手持三叉戟,右手持劍,跣足立于一獸背然而其上身所著甲胄極為特殊,胸部及腹部有人面像,肩部為獸頭含臂,護膝為象首。佛教石窟中常在門外或券門布置二天王,意在護持,大住圣窟窟門外所刻二神王形象,明顯是云岡龍門北魏時期天王形象的延續,最可注意者首先為神王所頭戴鳥翼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