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石雕商代社會中盛行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觀,動物也是時人崇拜的神靈,因而石雕藝術家尤其善于表現形形色色的動物世界。大型的動物石雕多見于王都安陽殷。
侯家莊出土的石鴨,造型粗重,周身有線刻紋飾,是一種不拘泥原形的再創造,其尖喙和突目勾活了猛禽的本質特征和兇狠的個性,其余細部皆被略去,其下雙足粗細不一,是為了支撐平衡,也避免了單調感,其身上的羽毛和雙翼則用線刻紋表示:這種于圓雕造型中融入圖案裝飾的手法,是商代雕塑區別于史前雕塑而形成獨自風格的顯著特點
商代石雕還具有一個重要的時代特點,那就是石雕開始融入建筑藝術的行列,從此,它就成為古代宮廷、陵園和各種大型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周代的石雕周承殷制,西周至東周初期并沒有產生什么引人注目的石雕作品,與商代一樣,周代的玉、石工藝品制作都是在同一作坊里進行的,所以我們在西周至東周初的禮器中,也發現有石雕作品其類型有璧、環、璜、圭、璋、琮以及戈、斧、戚、刀之類的仿兵器儀仗用品等,這些器物是人微言輕標志貴族身份等級尊卑的禮器,所以制作都十分精美春秋戰國的石雕春秋戰國開始流行的肖形印,事實上也是古代石雕技法在雕刻印章中的移植肖形印有一部分印文屬美術化了的古漢字,是石雕線刻和淺浮雕技術在印文鏤刻中的應用,也是先秦古石雕成就的一個縮影。秦代的石雕秦代的著名石雕,據《三輔黃圖》的記載,有新刻于咸陽橫橋的古力士孟賁石像;修始皇驪山陵曾刻了一對高一丈三尺的石麒麟遺憾的是,這些遺跡早已蕩然無存不過我們從上述的跡象仍可看出秦代石刻藝術對后世的深遠影響。首先,大型的人體石雕創作是發軔于秦文化,并用作建筑和陵園的藝術裝飾。
后來這種人體和獸形的巨型石雕,還發展成了后世王公貴族陵墓建筑的定制另外,建始皇陵還發北山石槨,這樣,將石雕技術應用于鑿刻貴族和富豪紛紛仿效的先例可見,秦代石雕藝術的確是中國古代雕塑史上短暫而又輝煌燦爛的一瞬眾所周知,秦俑陶塑是世界古代雕塑的奇觀,然而,我們在先秦和秦代的石雕藝術中,尚找不到與之相似的寫實風格。
石雕的形體要么是粗獷有力的,它具象而不酷似,卻具有整體的和諧感;要么,它就是精雕細琢的圖案裝飾風格,猶如工藝品,或為兩者的融合,尤其是線刻和浮雕形式,它們實質上成了留存古代繪畫藝術的寶庫這在下面漢代石雕藝術的豐富考古發現中將得到充分的證實漢代的石雕兩漢許多石雕藝術杰作的涌現,都充分地證明了漢代是中國古典文化藝術發展的又一高峰藝術的繁榮,與當時的經濟、政治倫理、宗教哲學觀、原始信仰、禮俗都有著密切的聯系統治階級的窮奢極欲,最終促成了石雕藝術的發達,并奠定了其基本形式向更完美的境界發展的必要基礎。
可以說,后世石雕藝術的發展,完全要取決于它在建筑藝術中的應用廣泛程度從漢代的石雕藝術,我們不僅看到了當時高級的和一般的建筑形象,而且看到了石雕藝術發展的光輝前景因為漢代建筑已經綜合地運用繪畫、雕刻、文字等形式作為各種構件的裝飾,并達到了結構與裝飾有機結合的程度,這正是后世中國古典建筑藝術最常見、最基本的手法隋唐時期的石雕隋唐石刻藝術的偉大,主要還是集中地反映在建筑的廣泛運用方面在南北朝時代,佛塔是寺廟組群的中心建筑,到了唐朝,它雖然失去中地位,便仍不失為佛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莊嚴勁健的造型,還是襯托公共建筑和都市景觀的依憑。
唐代佛塔以磚塔為多,石塔就成了鳳毛鱗角,其代表作有唐乾符四年西平順縣明惠大師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