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陽石雕聞名已久,曲陽縣雕刻行業在西漢時期該地的石雕已初具規模;唐代,曲陽成為北方漢白玉雕像發源地和雕造中心;到元代曲陽的石雕達到鼎盛。從云岡石窟、樂山大佛、敦煌石窟、五臺山佛像、阿房宮、故宮、圓明園、頤和園,到天安門前的金水橋、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等建筑,處處都留下了曲陽人的雕刻藝術。
曲陽是雕刻之鄉,城南山石質純凈、堅韌潤滑、品位絕奇,其多彩的資源給其藝匠施展技藝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曲陽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朧的粗框氣魄,又承啟唐宋自然豐滿莊重優美的造型,菩薩觀音、力士天女、龍鳳獅獸為其藝術典型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進橋用牙、木雕精巧易透的手法豐富了石雕造型技藝,開創了小件精品的制作,拓展了石雕創意的廣闊天地,使曲陽石雕成為現代民間石雕的重要代表曲陽石雕藝術堅持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運用圓雕、浮雕、線雕等技法,將透視學、解剖學、美學融于石雕之中,其作品具備木雕之細膩、牙雕之玲瓏、玉雕之逼真,造型優美,形神活脫,刀工細膩曲陽的石雕種類繁多,既有仿古作品,又有現代人物肖像,還有各種建筑裝飾用品和家庭裝飾用品,暢銷世界各地。
那就是曲陽石雕藝術在伴隨著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溶入了“以人為本”的自由化表現境界關注人的生活,從不同角度審視和表達個人對藝術的理解,各種造型和手法得到了廣泛的拓展和應用既然曲陽石雕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結合,人類物質文明的提高,也推動著精神文明的發展,新的科學技術、新的工藝材料不斷出現,為設計師的奇思妙想成為現實提供了極大的可能,從而雕刻藝術創作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河北省曲陽縣境內有一座黃山狀若銀龍滿山漢白玉石潔白晶瑩,宜精雕細刻。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加上世代相傳的雕刻工藝,使曲陽成為我國有名的石雕之鄉曲陽石雕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朝。相傳在西漢時期,劉秀被王莽追殺到曲陽縣王臺北村南的山上,躲藏在草叢里。后來劉秀打敗了王莽,找了當地石雕藝人,為狗建塔,以表昔日救命之恩到了唐、宋時期,曲陽的石雕逐漸發展,及至清朝,就有了“天下咸稱曲陽石雕”的盛名。
曲陽石雕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來,曲陽人民用勤勞和智慧,用手中的鐵錘和鋼釬,打造出浩如煙海的曲陽石雕精品,也創造了閃耀著藝術光輝的曲陽石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