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8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運動干部,在廣州農講所學習了軍事、政治和農民運動等知識。”廣州市先烈中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張樂行正在校門口新修建好的浮雕墻旁,為同學們和老師們講解浮雕墻上的歷史。在剛過去的周末《紅色羊城》國防教育墻揭幕儀式暨先烈中路小學建校50周年慶典活動在此舉行,《紅色羊城》愛國主義教育大型浮雕作為青少年國防教育基地,正式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
《紅色羊城》總長55.6米,高約2.8米,主體人物118個,共分為五個篇章,以中共三大、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起義、廣州解放等重要歷史事件和復興偉業(yè)為題材,把廣州紅色故事和國家領導人“國防教育寄語”相結合的國防教育畫卷五個主題不同的篇章采用統(tǒng)一的藝術風格,形成既具獨立性又成一個整體的浮雕長卷通過這件藝術作品,展現(xiàn)了崢嶸歲月里的壯麗畫卷,提高人們的愛國熱情和國防意識廣州的歷史,半部近代史,在浮雕墻前,大家都在回顧歷史,緬懷先烈,珍惜當前生活。“廣州有非常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紅色寶藏’如何深入挖掘,如何生動展現(xiàn),如何加以傳承,是我們這代人共同的時代責任!此次通過創(chuàng)作城市浮雕《紅色羊城》國防教育墻。
將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歷史事件,以大型浮雕的形式展現(xiàn),增添了一處宣傳廣州革命歷史的靚麗風景,是一次拓展國防教育載體的成功實踐”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一面在先烈路上緬懷先烈的文化墻,是一面銘記歷史的教育墻,也是一面在紅色羊城傳承紅色基因的國防教育墻
著名的青年藝術家葉東風是這座浮雕墻的創(chuàng)作者,他與師生代表在《紅色羊城》作品前合影留念,他前后用了一年多時間,從構思到畫草圖,到正式創(chuàng)作,他盡可能以藝術的手法去還原歷史的真實“我查找了大量的歷史人物背景底蘊,當時的照片、年齡、職位、服裝等,然后去設計他們的場景、每一個人的動作,道具,再構圖、組合,反復推敲,爭取做到準確到位;當然,這期間、發(fā)生在廣州的革命故事很多,這里只是精選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革命事件
”葉東風說,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充滿挑戰(zhàn),要把這5個篇章用雕塑特有的語言把歷史真實呈現(xiàn)出來,每個篇章之間既是獨立的,同時又是一張整體的畫卷,力爭做到藝術性、歷史性和國防教育完美結合廣州市先烈中路小學張校長認為,《紅色羊城》浮雕以還原歷史真實的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xiàn)不磨滅的“紅色”記憶,通過雕塑的語言刻畫偉大的革命先驅,闡述永不磨滅的“紅色”故事;就是一部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教材,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同學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多年前的時代背景,“它給同學們帶來的視覺震撼難以用言語來形容”很多市民都來參觀浮雕墻,認為形式很好,很震撼,生動形象講述了歷史家住水蔭路的市民李叔則表示,以后每天回家經(jīng)過學校門口看到這幅雕塑,就能聯(lián)想起祖國人民能夠有今天幸福生活,是我們偉大的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成果,要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堅定信念,熱愛祖國、報效祖國,鍛煉品德!廣州市教育局有關同志表示,《紅色羊城》今后可以將作為全市少先隊的團隊儀式教育活動陣地,將在此開展有關入隊儀式等愛國主義活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