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杰為媒體講解佛像形制。胡健攝中新網太原電題:中新網記者胡健前,一對石雕天王造像在北魏工匠的手中成為云岡石窟5萬余尊佛像中栩栩如生的一對“鮮卑兄弟”。大約前,“兄弟”中的一尊頭像被盜,流失海外。在近百年后的這個夏天,“兄弟”終于團聚。,美國華裔王純杰夫婦將一件北魏時期的石雕天王頭像捐贈予山西博物院,儀式過程中,王純杰難掩激動。
“當我在美國第一次看到它的那刻,就想的有朝一日把它帶回來,今天算是了了我的一樁心愿”出生于臺灣的王純杰沒有想到,僅有的三次山西之行,就帶回了兩件流失海外的文物,與云岡石窟結下不解之緣,美國華裔王純杰夫婦將一件北魏時期的石雕天王頭像捐贈予山西博物院胡健攝與云岡石窟的情緣發生在那時,從小酷愛石頭的王純杰是海外知名的書法家和篆刻家,在美國某拍賣行擔任顧問期間,受邀前去對一件石雕進行鑒定?!敖涍^對比發現,這尊菩薩頭像就是云岡石窟遺失的文物,作為顧問的我不太好意思,于是我太太就把它買了下來。
”,王純杰將云岡石窟第19窟被盜菩薩頭像捐贈山西省博物院,他當時在云岡題言道:“丙申三秋二次造訪云岡石窟,欣悉曇曜五窟之編號第十九窟右壁菩薩頭得歸原位,此謂二次升天非天意而何”時隔兩年,王純杰再次把云岡石窟頭像贈予山西博物院,他說,“這一切都是緣分”在王純杰供職的美國佛利爾賽克勒美術館,有一位收藏家曾向該館多次捐贈文物,其中一件疑似云岡石窟造像的天王頭像再次引起王純杰的注意“云岡石窟的佛像特征非常明顯,這一次我二話不說就把它收了回來,然后和山西這邊對接,促成了佛像的回歸”王純杰說。這尊北魏時期的石雕天王頭像保存基本完好,高26.5厘米,寬12厘米,厚17厘米面相橢圓,頸部光滑。眉眼細長,鼻高直,唇較薄,嘴角微翹,面含笑意,長耳下垂,頭戴鮮卑大頭垂裙帽屬于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7窟主室西壁左側天王。這尊北魏時期的石雕天王頭像保存基本完好,高26.5厘米,寬12厘米,厚17厘米。
胡健攝山西博物院研究院渠傳福介紹說,云岡石窟是中國早期佛教藝術開始的地方,它的特點就是外來藝術和中國本土藝術逐漸開始交流融合這尊頭像頭戴的是鮮卑族特色的官帽,這樣的形象在整個中國佛教藝術史上,只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因此也是它的珍貴之處據云岡石窟研究院考古研究室主任趙昆雨介紹,在由日本出版的《大同石佛大觀》圖集中,此像仍保存完整未被盜鑿,考慮到該書的出版時間與拍攝照片的時間略有間隔,因此該像的被盜時間大致在前后并可能參與了在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紐約日本房屋博物館與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巡回展覽王純杰說,雖然只來過山西三次,但依然覺得好似“第二故鄉”般親切。
“這一次,我們夫婦倆拋磚引玉,希望更多海外人士能跟我們的想法一樣,看到了就把它送回來,家里擺著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