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曾經出土的文物就能夠看出來很多中華文明的瑰寶,課本上也曾出現過一些中國雕塑的精品,例如馬踏飛燕等。下面來看看幾個。1、擊鼓說唱俑東漢時期出土于四川成都。表現內容:人體比例完全失衡,但面部表情充滿情趣。生動的表現出說唱者說到精彩之處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的瞬間情態,充滿了歡快活潑的心情。
藝術特色:采用了極其大膽夸張的手法,著重表現說唱者那種特殊的神氣該件陶俑富含濃郁的民間氣息和地方風貌,反映了東漢時期高超陶塑藝術水平表現出強烈的寫實主義風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2、秦兵馬俑于公元前至公元前營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氣氧化,顏色不到十秒鐘瞬間消盡,化作白灰。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
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藝術特點及意義:崇尚寫實,手法嚴謹;人物形象生動,性格鮮明;整體上利用眾多直立靜止體的重復,造成排山倒海之勢,形象生動的再現了秦軍掃滅六國的軍威,使人產生敬畏的印象;打破了西方中國古代沒有寫實性雕塑的斷言,彌補了秦漢美術缺少實物印證的缺憾;秦兵馬俑以其恢宏的場面眾多的數量和非凡的藝術成就,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3、銅奔馬銅奔馬又名馬超龍雀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雷臺墓現藏甘肅省博物館表現內容:形象矯健俊美,馬昂首嘶鳴,飛馳向前,一足踏龍雀,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又巧妙地利用飛鳥的軀體擴大了著地面積,保證了奔馬的穩定。其藝術造型優美,合乎力學平衡原理,給人以騰云凌霧、一躍千里之感體現出漢代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
4、立馬立馬是西漢時期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體雕刻石雕借一匹威武雄健的戰馬來展現大漢王朝的強盛以及霍去病抗擊匈奴、捍衛王朝的英雄氣概,戰馬昂首屹立,莊重威嚴,有一種神圣不可侵犯的氣勢;匈奴則蜷縮于戰馬胯下,一副驚恐、狼狽不堪之相通過勝敗兩者鮮明比照,賦予作品豐富而含蓄的想象空間,體現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完美統一石雕全部為花崗巖材質,運用了偱石造型、象征主義的藝術手法。石雕采用圓雕、浮雕、線刻于一體,給人以渾厚、樸實、大氣有力的藝術之美,開創了大寫意先河石雕造型偉岸,內涵豐富,堪稱藝術性與思想性結合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