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雕銅器的語言文學知識中國銅雕銅器的顯著特點是有銘文,這是與外國銅雕銅器的一個差別,文字不但多,而且很難懂。一是它的形體與人們通常比較熟悉的小篆不同,比較難以辯識。有些字尚可找到后世與之對應的字,有不少字卻找不到對應關系。特別是其中的族徽文字獨立于通篇銘文之外,形狀奇特古老。
自宋代以來文人們絞盡腦汁,終不得其解二是語句簡約,這種簡約加上語法的特殊性,使通讀銘文更為艱難在古文字學界有這樣的現象,有的學者因辯識出幾個字而享有盛譽為什么?就是因為難度太大。因為幾個關鍵字的認出往往對于銅雕銅器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我們不認識字,或者對它不大了解,那么在鑒別銅雕銅器時,我們勢必失去優勢。銘文是銅雕銅器三要素之一,無論如何是不能輕視的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形制與紋飾的學習還是比較容易的。
一個初學者可以在一兩年的時間內掌握形制與紋飾方面的鑒賞技巧,但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掌握釋讀銘文的本領而不掌握這一點,又怎樣去認識利簋、何尊銅雕銅器、中山王銅雕銅器等有銘文青銅的價值呢?況且這些有銘文銅雕銅器對于整個銅雕銅器斷代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料,是必須予以重視的一個古董商尚且要對銘文有所認識,何況現代的銅雕銅器鑒識者呢?學習古文字知識,可以從李學勤先生的《古文字學初階》讀起,繼而閱讀高明先生的《古文字學通論》同時讀讀短玉裁的《說文解字注》,一邊熟悉小篆、古文,一邊了解字義,這對認識金文大有好處。學習金文必須循序漸進,不要一開始就閱讀艱深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