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田,境內多礦石資源。尤其是葉臘石,質地晶瑩、色彩雅麗,硬度適宜于雕刻。青田石雕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石雕藝人們用雕刀、鑿子、車轉、刺條等工具,經過設計、打坯、雕刻、賠墊、上臘等工序,把一塊塊石頭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青田建筑石雕主要集中在石欄桿、抱鼓石等建筑構件中。
青田石雕藝人善于利用石料的天然色彩、質地、紋理、形態進行精心設計,因材施藝,使作品的物象與石料天然妙合青田石雕因其施藝精湛、精雕細鏤、巧奪天工,被譽為中華民族藝苑之奇葩蘇州地區雖然山不多,但石材品種不少,主要有金山花崗石、太湖石等蘇州的建筑裝飾雕刻精工細作,表現出形式多樣、構造精巧、裝飾雅致的特點,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其雕刻題材有花卉、鳥獸、山水、人物、幾何形紋等,也有福祿壽、如意、進爵、鴻運、團圓、多子等圖案這些蘊涵著豐富文化內涵與人生哲理的寓意題材,使雕刻藝術充滿了強盛的生命力。
徽州古稱新安,主要指安徽省的南部一帶,是一個山川靈秀、物華大寶的錦繡山區徽州文化源遠流長,古徽州地區的家族觀念和鄉土觀念濃郁,徽人從商,十居其七,蹤跡幾遍天下,加上新安理學的影響,人們一旦為官為商有所積蓄,即開始不惜花重金擴祠堂、廣門第,敬宗睦族,振興家聲一座座古樸典雅、精巧別致的建筑相繼出現在徽州這片土地上活躍于明清藝林三四百年之久的眾多雕刻藝術能手,以他們的勤勞和智慧,不斷地創造驚人的奇跡,為建筑藝術增添了誘人的魅力神情動人的石獅子、古樸典雅的抱鼓石、剔透玲瓏的石窗、圖案如畫的石欄桿、挺拔俊秀的石柱及造型多變的石柱礎等,隨處可見。徽州石雕在明代中期多選用麻櫟石為材料,質粗不宜精雕細鏤,一般采用半圓雕、鏤空雕、透雕、高浮雕手法,因此刀法柔和,線條舒緩,風格渾厚古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