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文化柱又名華表或神道石柱,它是一種被人賦予了精神向往的被人精神化的石雕柱子,是一種精神文化的符號,文化柱又是我國文化歷史上的一個奇葩。柱礎是中國建筑構件一種,俗稱磉盤,或柱礎石,它是承受屋柱壓力的墊基石,凡是木架結構的房屋,可謂柱柱皆有,缺一不可。
古代中國人民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濕腐爛,在柱腳上添上一塊石墩,就使柱腳與地坪隔離,起到絕對的防潮作用;同時,又加強柱基的承壓力因此,對礎石的使用均十分重視最早的柱子應是直接于地下,但為了防止柱子的移動下沉,便在柱腳的部位置一塊大石頭,使柱身的承載重量能均勻分布于較大面積上后來發現埋在地下的木柱容易潮溼腐爛,因此便把石塊提升至地面上,可免除柱礎的腐蝕或碰損在柱子底下承受壓力的部分叫,而在礎與柱子之間常有的放置,以隔斷毛細現象向柱子滲入的溼氣,并且能于損壞時隨時抽換。六朝之后,受佛教藝術的影響,中國建筑與佛教藝術開始融合例如在山西司馬金龍墓出土的柱礎上,已凋有覆盆蓮花及盤龍、人等復雜之紋飾因此,自東漢佛教東傳之后,佛教的裝飾藝術對往后柱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蓮瓣的裝飾,被廣泛地運用于柱礎古代的蓮瓣柱礎多作覆盆式的鋪地蓮花,其蓮瓣較為寫實且富變化。這種類似佛教的古式覆盆蓮花造形,即是宋代所謂的在鹿港龍山寺山門的柱礎,尚可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