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牌樓的建造上,山于各種材料本身的屬性不同,故會很少會選擇使用木料或者磚料的,大多采用石料建造而成,因此徽州地域內的石雕牌樓居多。其主要的構造由立柱、夾柱石、橫梁、額坊、樓等幾部分組成整個牌坊的主結構,同時還裝飾有雀替、題字牌、龍鳳牌、花板、斗拱、吻獸等構件。
夾柱石石雕牌樓的夾柱石一般置于立柱的前后位置,在每根柱子的最底部,其目的是為了支撐、加強柱子的堅固性,使其不易倒塌,它們有的被裝飾為優美簡單的曲線形或卷云形,其上刻有日月盤、形狀似像鼻狀的卷云,一般稱其為日月卷象鼻格漿腿;有的被裝飾為鼓形,曲線與圓形石鼓結合的恰到好處,稱抱鼓石;有的被裝飾為卷云形,還有的雕為石雕獅子狀,多數采用蹲著的對獅所示分別為曲線形、抱鼓石和石獅的不同形式的夾柱石豐富的形式變化使得剛性的石頭建筑顯的柔和有韻味,同時增加了牌坊的裝飾性和宏大凝重的氣勢三間以上的牌坊,通常稱中間為明間,左右兩邊為次間,主次間的夾柱石也會有所不同胡文光刺史石雕牌樓中,石獅呈現向前方俯沖狀,置于牌坊明間夾柱石上,在夾柱石上,以回形紋與卷草紋,紋案豐富精美。牌坊的次間夾柱石則為卷云狀的日月卷象格漿腿立柱與額坊作為支撐石雕牌樓的立柱部分,徽州石雕牌樓立柱形式在明朝時期多為抹角形式的八角柱,到了清朝時期,基本不見抹角的柱子,結構簡潔,多為方柱,無需過多雕飾,偶爾飾以簡單的紋樣,非常樸素大方,烘托出整個石雕牌樓的舒展挺拔。
如歙縣黃氏貞節牌坊,勁拔的方柱上淺刻著錦紋紋樣和回形紋樣,梁坊上刻有云紋如意箍頭和錦袱,整個形式大氣工整,線刻的方圓、粗細對比明顯,極富有形式感橫梁將每根立柱之間的距離連接起來,梁的上方由石板承接,這些石板通常稱為坊,有大額枋、小額坊等之分早期的額坊為簡單的矩形式,明末清初時,額坊開始出現了月梁形式,梁身向下彎,量略微拱起,由于像粗短的冬瓜,稱為冬瓜梁牌坊的梁坊與立柱共同組成牌坊的主體由于梁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通常也成為石雕牌樓建筑的視覺中心,梁坊上的雕刻一般較為細膩明朗,蘊藏著溫馨柔和的美感。
雀替在梁坊的下部分與立柱連接交叉的部位,有防止因橫梁過度承重斷裂而置的構件,因其像張開的翅膀,同時替梁坊承載一定的負重,稱為雀替,雀替在石雕牌樓建筑中起到加固和裝飾作用徽州牌坊的雀替一般起裝飾的作用有的雕刻為曲線形,弧形線流轉生動,旋律產生松緊變化;有的也雕刻成三角形狀等,雕刻簡潔婉約,雕工圓熟,布局小巧,整體美觀舒適后期雀替由最初的結構功能發展為向裝飾物而轉變,又簡約變繁縟、由粗糙到細巧,最后變成石雕牌樓的裝飾部件匾額石雕牌樓額坊的匾額上刻有題字,稱作題,即為題字牌,題字牌的重要性往往體現在標志性和紀念性的牌坊中,牌匾上的題字集書法藝術與雕刻藝術于一體,付之于石材本身的天然顏色,形成相互協調統一的色調,以凝練的書法和流暢的雕工,構成整個牌坊的視覺形象中心。
有的牌坊因其開間數會有多處題字,如在明間樓頂下的龍鳳牌題字,上下額坊的題字,次間邊樓的題字等等題字牌的名字通常直接代表了牌坊的類型,如節孝坊、孝子坊、樂善好施坊等等功德石雕牌樓一般會將表彰對象的姓名或官名來作為牌坊的名字,如許國大學士坊中,四面額坊上分別題有大學士三個字,用楷書題刻的顯赫的恩榮牌匾,顯示了皇帝賜予的榮耀,在恩榮二字旁鑲嵌著雙龍雕刻,龍鳳環繞的題刻稱為龍鳳牌前后兩面的中額坊上分別題有楷書字樣的先學后臣和上臺元老,坊上的字出自書壇泰斗董其昌手筆,字體端莊工整,凝重雄渾花板石雕牌樓的花板位于主樓匾額的兩旁,在多開間的牌坊上,主要用來豐富牌坊的形象,起到裝飾作用,襯托牌匾,有的花板還會雕刻成鏤空板,主要目的是通過其鏤空的特性來減小風的阻力,保證牌坊的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