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的諸多門類中,石雕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從古至今,其在中國作為一門而長期存在。曲陽傳統石雕藝術是我國石雕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曲陽傳統石雕藝術源遠流長,已有二千多年的發展歷史。曲陽縣地處華北平原西部,太行山東麓,是一個歷史悠久、有山有川、文物古跡較多的縣份。
曲陽縣礦產資源豐富,有大理石、煤炭、石灰石等大理石分布在縣境南部羊平、石門一帶,品種有雪花白、漢白玉、金云母等而曲陽黃山的漢白玉,晶瑩潔白,脂潤細膩,經久耐磨,不易風化,是雕刻工藝品的優質材料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造就了曲陽石雕一代代能工巧匠。據《曲陽縣志》載,據考證,自漢代以來,這里的民間匠人就以漢白玉雕刻石果、碑文、龍鳳、雄獅、觀音、佛像等。在曲陽縣曉林鄉釣魚仰韶文化遺址處,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用青銅器等制品,充分表明了是中國石雕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在歷史悠久、多姿多彩的石雕傳統文化中,曲陽傳統石雕藝術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其立足于本土文化與風俗民情,自成流派,形成獨特的審美傾向,具有想象自由、表現活潑、富于變化、與時俱進的藝術特點,這也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曲陽傳統石雕表現題材,初見于漢代碑刻,包括碑身、碑頭、碑座等,用于記事、留言,主要陳列于寺廟
漢代,曲陽石雕藝人曾參與古恒山祠廟和北岳廟的修建工程,刻有石碑等物魏晉以后碑首形狀多有變化,裝飾有龍、螭、虎、雀等線雕或浮雕,碑座以赑屃居多,這種題材在曲陽傳統石雕中一直延續至今優良的自然礦藏,加之世代傳承的嫻熟技藝,使曲陽傳統石雕在兩千余年的錘煉中逐漸成就了自己的藝術特色,并形成以佛教造像為主、結合建筑裝飾的傳統表現題材,此外還有民間傳說、戲曲、風俗、祥禽瑞獸、花草魚蟲等題材,這些題材都和普通民眾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也是曲陽傳統石雕藝術得以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