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的二種基本形態——高浮雕和低浮雕。高浮雕高浮雕由于起位較高、較厚,形體壓縮程度較小,因此其空間構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圓雕,甚至部分局部處理完全采用圓雕的處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維形體的空間起伏或夸張處理,形成濃縮的空間深度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浮雕藝術對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種特別的表現力和魅力。
法國巴黎戴高樂廣場凱旋門上的著名建筑浮雕《年的出發》,是高浮雕的杰作藝術家將圓雕與浮雕的處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結合,充分地表現出人物相互疊錯、起伏變化的復雜層次關系,給人以強烈的、撲面而來的視覺沖擊感淺浮雕淺浮雕起位較低,形體壓縮較大,平面感較強,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繪畫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實體性空間來營造空間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繪畫的描繪手法或透視、錯覺等處理方式來造成較抽象的壓縮空間,這有利于加強浮雕適合于載體的依附性美索不達米亞的古亞述人,大概是最善長于用此手段進行藝術表現的藝術家。
在一系列的“亞述人狩獵圖”中,他們很好地運用淺浮雕手法,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地表現出充滿生氣的藝術形象,并以復雜的動勢貼切地展現出人物和動物的內在情感浮雕空間壓縮程度的選擇,通常要考慮表現對象的功能、主題、環境位置和光線等因素,其中環境與光線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優秀的雕塑家總能很好地處理這些關系,從而使作品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在充分表達審美思想情感的基本創作原則之下,浮雕的不同形態各有藝術品格上的側重或表現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