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獸石雕麒麟做為神性的麒麟本身就是一種傳說。傳說中的石雕麒麟,雄曰麒,雌曰麟,簡稱麟。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神性化動物,其形象大體上是龍頭,鹿身,馬足,狼蹄,牛尾,遍體鱗甲,聳一只肉角。麒麟的神性有多種,可以用兆瑞、通靈、秉德、體仁、顯貴等來概括。石雕麒麟是一種神通靈異的神獸是天上的歲星散開而生成。在上古就來到人間位居麟、鳳、龜、龍“四靈”之首。乃“毛蟲之長”、“毛類之俊”、百獸之王。口能吐火,聲音如雷。
麒麟長壽,少則活一千年,多則達三千歲“鳳凰麒麟,皆在郊棷”之郊棷,就是大野澤。對老百姓而言,乃是招子送子的神獸民間有“麒麟送子”的說法,據傳孔子即為麒麟所送。石雕麒麟是一種人后謙謹的“仁獸”它“不履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含仁懷義。音中律呂,行步中規,折旋中矩,擇土而后踐,位平然后處。不群居,不旅行,紛兮其質文也,悠閑循循如也。”見好人就幫忙,見壞人就咬特別喜歡有德行的君王,“王者至仁則出”。
據說孔子曾為一直左腿被打斷的麒麟而流淚有人問他原由,孔子說:麟是有明王當政時才出來的,這只麟出來的不是時候,因而遭到傷害,我是為此而傷感的于是,我們在史籍中看到了許多麒麟“有明王則見”的情形,如“黃帝時,麒麟游于郊藪”、“唐虞之世,麟鳳游于田”、“禹時麒麟步于庭”、“成王時麒麟游苑”、“章帝時麟五十一見”等等。石雕麒麟是一種德行高尚的“圣獸”一副文質彬彬、謙謙君子的風度,一舉一動都講究姿容儀表。
它主太平,講和諧,所體現的精神與儒家文化講究“仁政”、“中庸之道”是一致的,故又稱“圣獸”石雕麒麟是一種奇瑞吉祥的“瑞獸”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獸之一。所以現在很多地方都有石雕麒麟擺放“天下太平則至”,“德至鳥獸則麒麟臻”,“張網焚林則麒麟去”。所以歷代帝王和平民百姓都喜愛麒麟,已在自己的統治時期和生活時代出現麒麟為奇瑞。相傳孔子將生未生之時,有麒麟吐玉書闕里人家的祥瑞征兆。從此便有了傳統吉祥圖案《麟吐玉書》和《麒麟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