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石牌坊介紹北京頤和園萬壽山東麓的諧趣園原名惠山園,是清乾隆皇帝在乾隆十六年下江南時游覽了江蘇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大為賞識,回京后命人仿造的。清嘉慶十六年重修,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而改名諧趣園,清光緒十九年再次重修,是慈禧太后觀魚垂釣之處。
諧趣園以一個3畝水面的水池為中心,四周環繞涵遠堂、湛春軒、知春堂和矚新樓等建筑,又有小橋、石亭子、石雕長廊曲徑,曲折相連,自成格局在諧趣園中,共有5座石雕拱橋,其中最為有名的是“知魚橋”“知魚橋,”在諧趣園的東南角,是座石砌平橋,近貼水面站在貼水橋面,觀看魚游,其樂無窮,故此,乾隆皇帝命人在橋的東端建造了一座仿木質結構的石牌坊,并親筆在石牌坊匾額上題書了“知魚橋”3個字乾隆皇帝之額上題書了“知魚橋”3個字。乾隆皇帝之所以在北京頤和園內建諧趣園,石雕牌這個地方將這座橋命名為“知魚橋”,系典莊子《秋水篇》所記載的我國戰國時代哲學家莊子和惠子在浪水邊的那段關于知不知魚,莊子:魚兒在水中來去從容,游玩得多么快活。
惠子:你不是魚兒,怎么知道魚兒游得快活泥,!莊子: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快活呢?惠子:我不是你,故不知你你不是魚,故你也不了解魚之樂”莊子:我怎么知道魚之樂,.然知道我了解魚之樂,何必還要再問你乾隆皇帝從這一典故中取“知魚”二字作為橋名,并鐫于橋頭石牌坊上,為此橋增添了無窮情趣在坊背面坊額字板上和牌坊制作的立柱上,還鐫刻著乾隆皇帝題寫的好幾首詩,詩又一再反復引用了這個莊子和惠子關子知不知魚樂的典故,看來乾隆對這兩位占代學者的智慧是極為賞識的乾隆皇帝不僅為石雕牌坊題名為“知魚橋”而且還在橋坊立柱的正面題寫了一副楹聯,聯云:“月波橄艷金為色;反徽玲瓊石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