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在西方具有悠久的歷史,且并不因時代和社會及國家的更迭而中斷。從古希臘、羅馬到中世紀、文藝復興及17、18、19世紀,直到20世紀,幾乎遍及各國的大小城市,成為城市建設及其文化的重要組成。在中國,雖然秦始皇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運至都城咸陽銷毀,并鑄成12個各重24萬斤的大銅人,排列在阿房宮殿前,但并不似西方那樣自覺將其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
在以后的漫長歲月中,也未出現類似西方的城市雕塑直到20世紀上半葉才在一些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成都、廣州、重慶等地建立了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城市雕塑城市雕塑立于城市公共場所中的雕塑作品它在高樓林立,道路縱橫的城市中,起到緩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帶來的擁擠、迫塞和呆板、單一的現象,有時也可在空曠的場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它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裝飾和美化由于它的出現而使城市景觀增加,豐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
因此,城市石雕的建立是非常嚴肅和慎重的,一般需要由行政部門如市政廳或國家政府下令,由其下屬有關的美術或雕塑組織具體負責籌劃、實施,通過招標或專門邀請某位或某幾位雕塑家進行創作完成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城市雕塑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場所,如道路、橋梁廣場、車站、碼頭、戲院、公園、綠地、政府機關等處,它既可以單獨存在,又可以與建筑物結合在一起后者一般作為建筑物的一部分,如高樓、廳堂等公共建筑上的浮雕裝飾,和立于街心或廣場上的紀念碑等,因此又需要和建筑師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