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公墓是規劃出來供埋葬死者之用的土地。石雕公墓反映地理條件、宗教信仰、社會觀念以及美學和衛生上的考慮,有時因陋就簡,有時富麗堂皇,甚至超過生者的居住區。石雕公墓也可能被奉為或禁區。在日本、墨西哥等國,石雕公墓是在某種場合為紀念死者進行參拜之處。在另外一些國家以及其他宗教團體,石雕公墓荒涼簡陋,鮮有人跡在大多數文化形態中,為死者提供葬身之地原是家族的義務,因為人們普遍相信,人雖死而親緣關系猶存。
在《圣經》中,亞伯拉罕從赫人所購之地,其主要特點是有洞穴,亞伯拉罕可以將他家族中的死者葬在其中,保有家塋是長期流行於世界許多地區的習俗家塋的地點往往要加以選擇︰在中國,由風水先生選址,選風好水佳的地點;韓國人傳統上請泥土占卜師選定吉地,使不能望見與先人團聚的愿望一向十分強烈,亞裔孝子有時不惜重資把先人遺體運回日本或中國安葬;在西方世界,人們往往把死者遺體用航空、鐵路和海運方式即使是在由部落或社區負責提供墓地的場合,葬身於社區墓地也是眾人羨慕的特權外鄉人可以居住在市鎮或城市,但不能葬身于它們的石雕公墓古代猶太人、羅馬人和其他民族建立特別的石雕公墓為埋葬罪犯、異族人和貧窮人之用。在歐洲,從中世紀一直到19世紀若干年代,經過定罪的巫者和殺人犯,還有自殺而死者,都不得葬于石雕公墓。
環境衛生上的考慮一向影響到石雕公墓的性質及選址例如,羅馬人和猶太人就認為石雕公墓具有危險性,因而把墓地安排在羅馬及耶路撒冷的城垣之外古代埃及人和中國人同樣也有這種環境衛生上的考慮另一方面,基督教徒卻不考慮此點,他們的地下墓穴既是集體墓地又是禮拜場所,到了基督教徒可以自由舉行宗教活動的時代,他們把死者葬在教堂或教堂后面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