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維格蘭公園放置著雕塑家維格蘭親手創作的192座雕像和650件浮雕作品,除此之外,雕塑家還親自設計了公園的所有建筑結構、燈具裝飾、地面布置等細節。雕塑分散在公園的各個部分,這種分散的方式使其體現出類似于現代雕塑公園的某些特征。整個公園的主干是一條長850米,自東向西逐漸升高的大道,主要由大門、橋和兒童活動場、噴泉廣場、巨石柱和生命輪五個部分組成。
as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是一座裝有58件雕塑的石橋,作品放置在橋兩側的石欄上,還有8件兒童雕像放在橋下河邊的兒童活動場,這66件雕塑勾畫出人生的快樂之旅,有未出世的嬰兒,髦奎老人,天真的兒童,青年的活力,戀人的相愛,父母的管教等石橋之后是噴泉組雕,水池中央由四個巨人托起一座巨大的石盆,盆中泉水四溢,象征富足,石盆的沉重則隱喻生活的艱辛,只有經得起艱難困苦才’能享受到財富環繞水池有20組表現不同年齡人物依生命樹而息的青銅雕塑,樹與人混為一體,它們底座L的浮雕則同樣再現了人從極袱走到墳墓的過程維格蘭在水池旁邊用平方米的黑白相間大理石鋪地,拼成迷宮圖案,走完迷宮要拐個彎,步行3公里,花45分鐘,人生跋涉,其路漫漫……往后登數十級臺階,公園的制高點建在一個橢圓形的高臺上,上面是一個高米,重270噸,用整石雕刻而成的巨大石柱45,稱為“生命柱”,上面刻滿121個人物形象噴泉表現的是生命輪回的憂郁主題,柱上形象則表現了人類對神明。與天堂的渴望柱子猶如一架人梯直沖云霄,不滿人間的善男信女相互擁擠,扶持著向上攀登然而,天堂在何處人們顯然是在徒勞地掙扎。生命柱四周環繞著36組花崗巖人物雕像,塑造的全部是人間的居民,他們歡樂,悲傷,相愛,他們踏實地活著,不再去追逐縹緲的天堂,喻意和柱上的形象正好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公園的終點是“生命之輪”,輪中是頭腳相連的4個成人和3個兒童輪子象征著不朽,它總結了整個公園的主題:從出生走向死亡,通過快樂和悲傷,達到對永恒幻想的希望與渴求維格蘭是一個寫實主義雕塑家,曾受到羅丹的深刻影響,他生活的年代和教育背景同時決定了其作品應該是學院派的架上雕塑架上雕塑本來并不適合直接放置在戶外,但是維格蘭卻十分巧妙地把192座雕像和650個浮雕作品彼此相互聯系起來,使其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他有效地借鑒了建筑的元素維格蘭公園的5個主要部分中,橋毫無疑問是一個建筑,雕塑放在橋上,欄桿充當了架上雕塑中底座的作用。
噴泉幾乎可以看作是傳統雕塑中唯一不依附于建筑的類型46,生命柱和生命之輪介于雕塑和建筑之間,只能算作是“半雕塑”,因為雕刻于表面的眾多浮雕形象對柱子、輪子的外形不起到決定性作用,并沒有完全顯示出以三維造型為主要特征的雕塑藝術的本質屬性橋、柱子、噴泉、輪子的所有樣式并不是維格蘭的發明,從藝術史中可以輕松找出它們的古代范本,而雕塑家所做的創新主要在于將舊有樣式重新組合成一個全新的整體從整個公園的內部結構看,大門之后的所有部分有如一個巨大組合建筑的內部,后面四部分分別形成建筑的廳堂,廳堂之間的高低錯落讓人體驗到古埃及神廟里面的感覺47,兩者之間的不同在于維格蘭始終用燦爛的陽光代替了神廟內部的幽暗所有結構使整個維格蘭公園如同一座完整的建筑,其中所有的雕塑都依附于建筑部件,離開它們,雕塑就不能獨立存在,這種緊密的聯系和現代雕塑公園中雕塑分散排布的方式完全不同,因此,維格蘭的做法只不過是以一種“嶄新”的方式發展了傳統建筑雕塑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