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雕塑遺物分石刻、彩塑、陶塑、木雕、鑄像等,造型基本上沿襲晚唐藝術風格,以纖柔華麗、注重寫實為特征。五代石刻藝術相當發達。迄今發現五代石刻圓雕共兩批,均屬陵墓裝飾。置于墓后室石床上的墓主王建像,高86厘米,頭戴幞頭,身著帝王常服,端坐幾上,鎖眉睜目,神態威嚴,堪稱優秀的古代肖像雕刻。五代的石刻浮雕雕塑遺物更為豐富京樂在史書上發現前蜀王建墓中室石棺床的東南西三面束腰處,浮雕24個樂舞伎。
其中,南面中部2舞伎呈揮袖對舞狀,其余22個均為坐部樂伎,各執樂器演奏,面容豐腴,姿態多樣,生活氣息濃郁五代陶塑題材多為男女侍仆,格調柔弱。包括文吏、武士、伶人、內侍、宮嬪、舞姬等,基本上沿襲唐俑形制,除少量伶人、舞姬姿態較生動外,多數陶俑塑工粗略五代木雕存世作品有江蘇蘇州虎丘塔第3層塔宮中發現的檀木雕觀音像龕,約屬五代吳越遺物,通高19。3厘米,中央主龕內雕刻手持捻珠的觀音立像,旁刻手捧蓮花的善財童子;兩邊扉龕內,雕刻菩薩和飛天,刻工蒼勁,描金涂朱,格調富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