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不少雕塑和景觀石,旁邊沒有任何說明,我覺得是一種缺憾。”南寧網友“HH”近日表述的這個觀點,立即得到不少人的贊同。,記者以南寧市民生廣場為起點,經由民族大道,走訪市內多個廣場和景區后發現,缺少說明的雕塑與市民拉開了距離精彩故事“失聲”了近日,南寧網友“HH”在一個旅游Q群里發起了一場討論。
他表示,自己原來在區外上大學,現在已經畢業回南寧工作前不久,他的一位大學同學來南寧做客,他帶著同學在南寧市內的廣場和景區轉了轉“同學看到民生廣場上的‘邕江魂’大石頭、半裸女雕塑時,問我這些雕塑有什么象征和來歷。當時我沒答上來,非常尷尬。”網友“HH”說,他當時也在雕塑周邊注意查看了許久,但并未發現任何關于雕塑的文字說明。這個話題一經提出,立即引起了群友的共鳴,不少南寧網友紛紛就此發表看法網友“中山”翻閱往期的新聞報道后,開始給網友們介紹“邕江魂”:這個石雕高7.8米、寬3.8米、重70噸,是用來自桂林龍勝的天然整塊絹英巖雕成。
“這種石頭俗稱‘綠豆石’這么大一塊石頭運過來不容易,題詞也很有價值,背后應該有不少精彩故事。可惜,因為缺少文字說明,路過的人們對它知之甚少”網友們就此提出,景區應該給這些具有標志性特點的城市雕塑作文字說明,對材料、設計思路、背后的故事進行解釋。這樣才能讓游客看得明白,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其實,這也是一種城市文化的宣傳和沉淀”。
不少雕塑無說明南寧究竟有多少雕塑未作說明?,記者以江北河堤為起點,經由民族大道,走訪了民生廣場、民族廣場、五象廣場、民歌湖等地,發現未作說明的雕塑主要集中在部分較早落成的廣場而新的景區、雕塑已經開始注意添加、設置文字說明當日下午,記者在民生廣場的“邕江魂”石雕周圍轉了一圈,沒有發現任何的文字說明。石雕右側就是數百字的《邕江堤路園志》,但其中也未有提及這個石雕。在民生廣場下方臨江的小公園內,一面半裸女像石壁前,有一尊3名女性組成的雕塑;距離它近百米處,還有一組動感很強的人魚共行雕塑。
但記者在這些石壁、雕塑周邊都未見到有任何的文字介紹記者行至民族廣場時,在近3米高的民族團結寶鼎前面,一名年輕的媽媽牽著孩子閱讀旁邊的《民族團結寶鼎記》,還不時進行對話“告訴媽媽,鼎有多高?怎么來的?”孩子則在快速閱讀中尋找答案。她表示:“寶鼎記對寶鼎做了詳細介紹,便于孩子閱讀和記憶,還可以有熏陶作用。”民族大道泰安大廈門前兩側的雕塑,也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左側是半截汽車+秦朝銅車馬,右側是半截機器人+秦兵馬俑在大廈里上班的張先生說,雖然天天從它們身邊走過,卻并不知道它們是要表達些什么。記者在雕塑周邊同樣沒有找到任何文字說明。
“看,這個好像麻花!”在南寧市民歌湖,幾個游客指著一組雕塑開玩笑但他們隨即在旁邊的雕塑介紹上看到它的名稱以及設計思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謂《關愛》,原來如此”記者在該景區內走訪了多組雕塑,發現雕塑旁都對作品進行了簡要介紹。一些剛剛到此游覽的游客,往往在看到雕塑的第一眼覺得新奇又不解,所以都很注意看旁邊的介紹,然后才恍然大悟。
已注意完善城市雕塑到底應不應該配上文字說明?,記者對部分廣場和景區主管單位進行了采訪南寧市城市廣場管理中心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首先要對網友和市民提出的好意見表示感謝這些雕塑沒有文字說明,是因為其竣工時間較早,而最初的設計、施工單位都沒有考慮到這些細節。“我們只是管理單位,這些廣場移交過來都有些年份了,如果要有所變化,應該經過規劃部門等方面批準其實,雕塑最好是在建設的時候就能考慮到這些,后期再增加可能會影響原來的布局和景觀”。南寧市“中國水城”建設工作指揮辦公室協調組負責人則表示,民歌湖景區內共12組雕塑,皆為著名雕塑家張燕根創意設計。
由于民歌湖的前身是民歌廣場,目前的不少雕塑設計都體現了“民歌”這個主題,如民歌墻、金話筒等“張教授提供了創意說明,因而在雕塑落成的時候,我們也把文字說明做好了”這位負責人認為,藝術是抽象的,如果有文字介紹,肯定能更有助于理解和欣賞。她介紹說,在南湖—竹排沖段的改造工程中,也將有不少雕塑景觀,他們都爭取能給雕塑配備文字說明,而雕塑的設計大師們也都極力配合,予以提供創意說明。“目前雕塑已經落成,我們將對雕塑進行文字介紹”文章地址由石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