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曲陽縣自古被稱為麒麟的發祥地。《左傳》有“魯西狩獲麟”的記載。據說春秋時期,魯哀公在“魯西”打獵,捕獲了一只頭上長角、身上長鱗,說牛非牛,說鹿非鹿的怪物,后來魯哀公請教孔子,才得知這是稀世珍寶“麒麟”。傳說中的麒麟會騰云駕霧、吃生鐵、屙金尿銀,是祥瑞之物。
后人為了紀念此事,將魯哀公捕獲麒麟的地方命名為曲陽,取其嘉美祥瑞之意另外,曲陽縣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00多年前武氏墓群石刻祥瑞圖第一石上刻有麒麟,其榜題標明麒麟為仁獸義獸,規勸人們遵守仁道麒麟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深受崇敬的靈異瑞獸,早在《詩經·周南·麟之趾》、《禮記·禮運》、《春秋·公羊傳》以及《史記·司馬相如傳》等書中已有記載。根據《禮記·禮運》記載,“麟、鳳、龜、龍”稱為“四靈”,麟為“四靈”之首,因為它“含仁戴義,吉中鐘呂,步中規矩,不折生草,不食不義,不飲垮池,不入坑階,不行羅網”而被稱為“仁獸”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麒麟送子”的傳說便是對其為仁獸的認同。
麒麟的出現往往被看成是圣賢降世的標志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有很多關于麒麟的故事傳說如“孔子泣麟”和“麒麟吐玉書”的故事。《拾遺記》說:“孔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于闕里人家。”就是說在孔子快誕生的時候,麒麟出現,嘴里吐出一塊方帛,上面寫著“水精之子孫,哀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第二天圣人孔子便誕生了。
在中華民族傳統的藝術寶庫里,麒麟是我國歷代人們喜聞樂見的裝飾形象這個瑰麗多姿、儀態萬方的神靈瑞獸,不但集中了自然界各種動物美的大成,而且表現了超出自然本色的理想化的形式美,給人以吉祥的祝福和美的享受因此麒麟作為“四靈”之首,其傳說在曲陽已被演繹為一種文化形象,這種文化以吉祥為核心,與曲陽民間藝術相結合,已經形成了一種吉祥文化。麒麟由此而成為了曲陽吉祥文化的重要載體曲陽把麒麟與石雕藝術緊密結合,將石雕麒麟作為縣標,城內中心位置便矗立著一尊石雕麒麟像,它集歷代麒麟美———春秋戰國時期傳說中的朦朧美、兩漢時期的古拙美、南北朝時期的雄健美、明清時期的繁華美于一身。
它沿襲了1800多年前武氏墓群石刻上麒麟的吉祥之意,深入到曲陽78萬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