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是我國特有的手工藝品。金箔廣泛運用于仿古建筑、現代建筑、金字牌匾。如佛像貼金、雕塑貼金、雕梁畫棟貼金、裝飾用貼金等。金箔有98與74之分,前者又名庫金,后者又名大赤金。每10張為一貼,每10貼為一把,每10把為一具,即每一具為1000張。庫金質量最好,色澤經久不變,適用于外檐彩畫用金大赤金質量較次,耐候性稍差,經風吹日曬易于變色。
金箔的規格有:100*100mm、50*50mm、9.3.*93.3mm、83.3*83.3mm等多種它是由金銀制成,是珍貴的貼金材料。目前市場上出售的貼金材料是銅箔或鋁箔,銅箔是黃方,鋁箔是白方,是以銅、鋁材料壓制成象竹衣一樣薄膜,涂裝在金腳上,然后涂上廣漆漸漸轉色,色如黃金,光亮奪目,可與金箔媲美,但它是假金而不是真金。
傳統貼金的操作要點主要有以下幾點:吹糖人銅雕1.基層處理:先將要貼金的花板、線腳等部位用漆灰嵌補密實、平整,砂磨光滑,除凈灰塵,用細嫩豆腐或生血料加色涂刷一遍,用舊棉絮收凈伏虎羅漢銅雕2.做金腳:也稱打金墊,選取優質廣漆,漆頭要重一些,一般做金腳的廣漆配比為棉漆1:坯油0.5~0.6為宜,用特制的小漆刷蘸取廣漆仔細地將要貼金的花板,線腳等處描繪涂廣漆描涂時,要防止花紋或線腳低凹處漆漆過多而起皺皮一般金腳作兩遍為宜,但也有作三遍的,其目的是使漆膜肉頭豐滿飽和。3.貼金:在最后一遍金腳作好后,在其將干未時,將金箔或鋁箔精心敷于金腳上,具體作法與古建筑貼金相同。貼金時,金腳的干燥程度,是一個關鍵問題,金腳過老,則金箔與金腳局部或全部粘貼不牢;金腳過嫩則表干內不干,貼金箔或鋁箔時,操作要輕快細致,因金箔或鋁箔薄而嫩,容易破碎損壞,必須細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