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深坑修道院,沿著國境線一路向東。兜兜轉轉,翻山轉入山谷中的小路,紅色山崖上有一座修道院落,這便是修道院。修道院意為“新修道院”,始建于,是現存亞美尼亞古教堂里唯一的兩層建筑,獨特之處在于石梯建在主教堂外側,而且十分的對稱。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發生強烈地震,原建筑嚴重損毀,現在看到的建筑是后期重修的。
新修道院的精華就在于主教堂外側的石梯沒有護欄的樓梯又窄又陡,上去還好,下的話幾乎是蹲著四肢并用慢慢磨蹭下來,上下需要十二分小心,這也成了慕名來這里的游客必體驗的玩法主教堂內壁和石梯一側墻上刻有很多十字,教堂下面還有一些精美的十字架雕刻的碑石。這也是亞美尼亞基督教堂的一個特點精美石碑石梯一側墻上刻有很多十字主教堂內壁刻有很多十字在主教堂右側有一個較小的教堂,可別小看這其貌不揚的小教堂,這里有最古老的痕跡——門楣有一幅蒙古人相貌的神像,由此可推斷這座修道院建造的年代應該是在蒙古西征之前。
蒙古人相貌的神像聽旁邊團隊導游用英語介紹說,這個地方是一個什么像,沒聽明白,也沒看出來景區內空曠地還有一口井,爬進去看里面沒啥東西,有一些硬幣散落在地上門框上,墻上,都有一些雕塑,邊上團隊的導游巴拉巴拉講解得很激動,無奈聽不懂。還有一個迷你博物館,里面展出的主要是一些造型別致色彩飽滿的十字架石碑。博物館外墻擺放著一排碎十字架石雕,僅有一個勉強被修復成完整的石碑,其余的估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參觀新修道院是免費的,進入這個博物館需要收費。博物館,地上散落著一排碎十字架石雕,最前面一個勉強修復成完整石碑。
碎十字架石雕新修道院遠離公路藏匿于深山之中,因河的常年沖刷,峽谷山體呈紅褐色,如此絢麗的背景,與磚紅色又造型獨一無二的新修道院簡直是完美的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