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香爐是泉州眾多寺院、祖厝、道觀的標配,幾乎每個這種場所都有若干個青石香爐,有建廟之初就設立的,也有些是后續善信自愿捐贈的,以此補充一些無香可點的堂院。在這些石雕香爐中,有一款石雕香爐堪稱是八閩地區的經典款,那就是三足圓形青石香爐,這種香爐為何如此吸引眾人眼球,是如何成為幾十上百年來,閩南人民的“真香”青石雕香爐呢?且隨泉州和之石雕廠家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吧。
三足圓形石雕香爐在閩南地區也叫天公爐天公是誰呢?這還要從當地的一個民間故事說起民間將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十的每一天都確定了一個名字,其中正月初九是天日,是天界最高神玉皇大帝的誕辰。在古代,正月初九這一天,人們會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寄托了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而如何將這種美好愿望傳達天庭呢?由染香冒起的那一縷縷輕煙,就是將人們的愿望傳至天聽的極佳載體眾所周知,道教是我國傳統宗教,教派人員所尊崇的就是眾神。
后佛教傳入我國,兩大教派在發展過程中兼容并蓄,因此,佛教的寺廟也使用這種天公爐三足圓形青石香爐天工爐一般由青石雕刻制作而成,也會采用芝麻黑石材進行制造。此類偏深色石材制作而成的香爐紋路清晰,造型獨特,是閩南地區寺院比較典型的一種佛事用品整個體型偏矮胖,頗有南派雕刻藝術那種豐滿的特色。此類三足青石石雕香爐爐身正面為一條盤踞著的東方龍,張牙舞爪。一般在雕刻時,龍的左前爪握著一張令牌,上面寫著一個“王”字,右前爪執一根毛筆,像是判官筆一樣。
爐身的背面一般是一只游走的瑞獸麒麟,表祥瑞的寓意三足圓形青石香爐兩側通常會雕刻一對爐耳,有些是簡單的拉環耳,而大多數是獸耳有雙龍耳、雙獅耳、雙麒麟耳等等,通常是兩只神獸相向而望,氣質非凡。一個香爐工藝的好壞,其爐耳也是不錯的參考點。爐口外圈通常會雕刻一些傳統的中式花紋,如佛教的萬字紋,回形紋,吉祥草花紋等等。香爐的爐腳通常是狻猊踩在一個石球上,三只腳一般是一前兩后前面的這只腳通常是在爐身龍頭的正下方,氣勢凌人。三足圓形青石雕香爐雖說在佛道兩教,以及祖厝、祖廟比較常用,但是在爐腳下面的底座還是有所區別。
這種底座一般是為幾何圓形結構,有些底座只是在四周淺雕上一圈回形花紋,或者干脆不雕,拋光即可佛教寺廟常用的石雕香爐底座,則通常會選用蓮花座蓮花在佛教是非常普遍的一種裝飾品,也是在佛教場所中,蓮花被充分地使用起來。青石石雕香爐,其一般高度都不會超過一米。這是因為香爐在使用時,人們需要將香插入爐內,香爐過高的話會對其產生一定影響,甚至會提高香客被燙傷的風險。
至于青石石雕香爐的大小,則是會根據寺廟建筑大小、香客數量的多少而定青石石雕香爐在泉州眾多石雕廠家幾乎都可以加工,所以這種產品的市場價格相對來說比較透明但若是追求工藝的消費者,這種精雕的香爐價格相對普通石雕香爐來說,可能并不是你所理解的高一點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