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廣場人物雕塑是禹,到孔子時有堯舜,到戰國時有黃帝、神農,到秦有三皇,到漢以后有盤古等…玻璃鋼民俗廣場人物雕塑愈后,玻璃鋼人物雕塑愈放愈大。廣場人物雕塑最推崇的上古人物不是炎帝、黃帝,而是堯、舜、禹,所以在《論語》和《孟子》中,玻璃鋼廣場人物雕塑大贊堯、舜、禹并編造出他們禪讓的歷史,但二儒卻沒有將他們納入同一血緣系統,故《孟子離婁下》說:“舜生于諸馮,遷于負夏,卒于鳴條,東夷之人也。
為了顯得真實,玻璃鋼民俗人物雕塑當然不能以神的面目和身份出現,而應是實實在在的有七情六欲的人,于是神話世界中的眾天神紛紛改頭換面,盡脫神氣,坐到人間帝王的寶座上了,黃帝再也沒有了四張臉,也不再是神話中能統帥、驅使禽獸的善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