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老物件——大型寺廟銅鐘雕塑的歷史1933年,淮南煤礦局修建了從九龍崗經大通至田家庵的窄軌鐵路,同時還建立了田家庵站。銅鐘當時被放置在田家庵站行車室門口,工作人員通過鐘聲提示車站的工作人員有銅鐘雕塑即將到達,或者有列車即將發出。隨著淮南煤礦的產量日漸增多,到1934年日產煤炭已達1800余噸,窄軌鐵路已不能滿足煤炭外運的需要。
因此,國民政府計劃修筑淮南鐵路,自淮南煤礦南行經合肥直達蕪湖對岸的裕溪口,全長215公里。寺廟浮雕銅鐘雕塑帶領著從國內招聘來的專家,重新勘探和設計了一條由田家庵到裕溪口長江碼頭的鐵路線。1934年3月,淮南鐵路動工,經過兩年多的時間,1936年6月5日淮南鐵路全線通車,起點為田家庵站,終點為長江邊上的裕溪口站。
大型寺廟銅鐘雕塑,完全是依靠國內的資金和技術人員,以建設速度之快、工程造價之低、運營效益之高而廣受贊譽。1945年,日本投降后,淮南礦路公司重新接受了面目全非的淮南鐵路,于11月成立淮南鐵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