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閔行博物館開展,展覽再現明萬歷年間禮儀制度、宮廷生活、社會經濟、藝術文化、中外思想交流的矚目風采和繁榮盛況,讓觀眾透過晚明的盛世余暉,感受在早期全球化歷史進程的逐漸影響和沖擊下,新舊交替、兼容并蓄、青銅器祈福納福銅鐘雕塑齊放的。展覽持續到11月26日,還有半個月,還沒去觀展的小伙伴們抓緊機會哦~說起萬歷年,我們閔行也有一件從明萬歷年間流傳下來的寶貝——明心寺銅鐘。
讓我們跟著閔行區博物館的鄭宜文老師,一起探尋這口古鐘背后的故事——明心寺鐘樓曾是滬上有名的古跡,歷史悠久,規模宏大,青銅器祈福納福銅鐘雕塑深遠。明心寺鐘樓曾懸掛著一座明萬歷年間鑄造的銅鐘,在將近500年的歲月里幾經輾轉,能保留至今實屬不易。明寺廟納福銅鐘雕塑與銅鐘明心寺鐘樓始建于宋嘉定十七年,明嘉靖四十二年重修。
明心寺銅鐘為萬歷十四年所鑄,工藝考究,鐘轡為雙龍造型,鐘身頂部飾有蓮瓣紋,底部為內外彎曲的花朵形曲線,鐘身高1.45米,直徑1.2米,重達3000余斤。鐘身鑄有數百文字,記載著鑄建的時間及捐錢鑄鐘青銅器祈福銅鐘雕塑的姓名,有八行大字尚清晰可辨,上部刻;下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