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考古細節佛塔雕塑估計,這件小佛塔的年代約于西元三世紀的貴霜王朝所造,當時對佛像的雕造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在塔基上布滿了佛陀形象,基座的圖紋與方形的底座,可看出其與希臘建筑所用的形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早期佛塔在寺院中的位置早期的窣堵波除了獨立建造之外,在當時所開鑿的石窟寺院中的支提堂,也就是禮拜的主要殿堂,往往于馬蹄形窟的中心立一窣堵波,所以支提堂也稱為中心塔院,印度的中心塔院幾乎都是馬蹄形,也代表當時石窟中的禮拜對象。
這中間在早期佛教流傳的過程中把塔與堂當作一個相同的概念來理解,所以往往窣堵波又稱為支提或制底實則是以訛傳訛,《翻譯名義集》及《西域記》已經指出,而現在西藏地區還是以支提來稱呼佛塔,可見早期窣堵波與佛堂的關系相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