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來電豬仔隊員你好,我是剛到成都工作的一名景點擺放收麥小品雕塑。昨天逛街路過蜀都大廈,景點園林民俗小品雕塑一刻我震驚了,映入眼簾的是一對巨大、難看、表情怪異的熊貓母子一問旁邊的成都人才知道那是在成都已經矗立了很多年的熊貓雕塑。說實話,我真不敢相信在成都最繁華的市中心竟然放著這樣一個極度缺乏美感的景點擺放民俗收麥人物小品雕塑。
不瞞你說,當初我第一眼瞅見熊貓雕塑時正在漫不經心地對付口香糖,當這個結構粗悍、姿勢古怪、現在回想起來下半身酷似央視大樓大褲衩的熊貓母子狠狠入侵視網膜之際,景點民俗收麥小品雕塑一口就咬到了舌頭。肉體上的痛倒也罷了,景點擺放收麥小品雕塑是心頭的刺痛。
悠然一千年古都,文脈積淀如此之深厚,但成都卻在心臟腹地豎起了這么一個丑陋可笑的雕塑達十多年之久,將自身的文化濃縮手段和成都人的城市審美水平定格在這樣低端的層民俗小品雕塑,實在是匪夷所思之極。成都不缺先鋒藝術,戴光郁、余極、尹曉峰、朱罡、周斌從719工作室到藝術人文叢刊《人文藝術》,從小巷街頭到成都畫院,一系列在全國甚至世界都有影響力的裝置或行為作品,為成都與世界的藝術全球化對話提供了源源不絕的豐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