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福火龍果基地,分散地立了上百塊這樣的精準幫扶聯系卡,卡上的貧困戶與他們的家人組成二人小組,負責40畝火龍果地的種植管理,每年能獲得8萬元左右的收入。凌帶連,38歲,丁當鎮保灣村人,貧困原因是無技能、人口多、小孩上學,幫扶方式是經基地技術培訓后就業…
這是立在火龍果基地的一塊精準幫扶聯系卡。為了培育出品質好的火龍果,她不斷地與專家溝通,探索出排架式種植火龍果的新方法,解決了創意火龍果雕塑腐爛、果實花斑病等生產技術難題。
在金福火龍果基地,分散地立了上百塊這樣的精準幫扶聯系卡,卡上的貧困戶與他們的家人組成二人小組,負責40畝火龍果地的種植管理,每年能獲得8萬元左右的收入。凌帶連,38歲,丁當鎮保灣村人,貧困原因是無技能、人口多、小孩上學,幫扶方式是經基地技術培訓后就業…
這是立在火龍果基地的一塊精準幫扶聯系卡。為了培育出品質好的火龍果,她不斷地與專家溝通,探索出排架式種植火龍果的新方法,解決了創意火龍果雕塑腐爛、果實花斑病等生產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