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代以后因為漢白玉庭院抱鼓石雕塑支撐位置少,就將石獅造型設計成倒立狀,這樣就增加了寺院庭院大象抱鼓石雕塑的接確點,就提高了抱鼓石的作用,穩固了立柱的安全性能。一般而言,漢白玉石雕庭院抱鼓石雕塑為素平雕法,地牛與柜臺腳用剔地起凸,抱鼓石及石門枕用雙面見光或剔地起凸,麒麟垛用剔地起凸,腰垛用水磨沈花,窗子用內枝外葉或雙面見光,龍柱用四面見光,門楣用剔地起凸,御路也用剔地起凸。
漢白玉石雕抱鼓石雕塑,又稱門座、門臺、門鼓、抱鼓石,是中國傳統民居四合院的大門底部支撐門框、門軸的石雕抱鼓石雕塑,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也有獅子形,多角柱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