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樓也叫做牌坊,是中國傳統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類型,不僅傳至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東亞地區,在西方很多城市的唐人街也都有牌坊作為標志,被園林抱鼓石雕塑視為中華文化的典型標識。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征之一,石雕牌坊不僅建筑結構別具風采,而且集雕刻、繪畫、匾聯文辭和書法等多種藝術于一身,晚霞抱鼓石雕塑至少可以追溯到周代。
隨著晚霞園林抱鼓石雕塑的變遷,全國很多地方的牌樓或因標榜封建文化、或因阻礙現代交通等原因多被先后拆除。而地處我國南方的廣府地區,不僅一些古老街道和自然村仍然保留著一些舊牌樓,自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各地更是出現了興建新牌樓的風氣,而園林抱鼓石雕塑又是全國各地少見的。
新建牌庭院抱鼓石雕塑在建筑材料上多以水泥、瓷磚雕砌為主,區別于傳統牌樓以花崗巖雕鑿構成為主,而經過近代改進的高級別牌樓。牌坊多是石頭修建,所以有的地方也叫做石雕牌坊,多為四柱三間七樓式,并有斗拱,牌坊上雕刻彩繪有各種吉祥的圖案,或者石雕、磚雕,如飛龍、鯉魚跳龍門,還有象征福祿壽的仙鶴、鹿、蝙蝠、麒麟石雕等,柱子旁還配有石獅子、石鼓,兩邊立有說明晚霞園林庭院抱鼓石雕塑字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