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鐘是銅雕工藝品中重要的一個元素,銅鐘是古代祭祀或宴饗時用的樂器,古屬八音之一金類,現在所見最古的鐘是西周時代的,最初的鐘大約是由商代的鐃發展而來的。鐘本身是宗廟及宴會時的樂器。鐘的形制有兩種,一種是帶高的筒形紐,鐘的下口兩邊突出如月牙形;另一種上端的紐是扁的,有的紐作伏獸形,鐘下口是平的。一般鐘的花紋兩邊相同,每邊大率有六排共十八個突出的乳乳的形狀有突出如柱的,有突出作螺旋形的。
有乳的點綴,是鐘區別于鉦、饒、鐸、鈴等的特點鐘有特鐘和編鐘之別,特別人的鐘叫特鐘,能單獨的懸在架上。成組依大小次序懸在一個架上的是編鐘,大小和它的高低音有關系,有的十六個為一組。現存的鐘有西周初期以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戰國較盛行鐘用木槌敲擊演奏,考古發現的編鐘,有槌同時出土。鑄銅鐘寺廟銅雕銅作為古代的稀缺資源,用銅鑄造的銅器,往往都是國之重器,銅鐘是古代最重要的器物之一,因此它被認為的賦予了許多深刻的文化意義,第一個就是樂器。
古代祭祀、時用的樂器,由王孫鐘上的銘文:用享以孝,于我顯祖文考,用宴以喜,用樂嘉賓父兄,及我朋友,可以證明鐘是宗廟及宴會時的樂器最初的鐘大約是由商代的鈴發展而來的現在所見最古的鐘是西周時代的。在歷代所鑄的鐘里,期間或有鐵鑄的,但絕大多數還是銅鑄的鐘。銅鐘的第二個文化意義是佛教的法器,銅鐘發音宏亮而悠揚,自佛教傳入中國開始,銅鐘就逐漸成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鐘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里寫道:梵宮仙殿,必用以明鐘,謁者之誠,幽起鬼神之敬。因此,名剎寶寺皆有鐘。當暮靄漸合,寺院廟堂鐘聲回蕩,木魚橐橐,與僧尼頌經聲溶為一缽,增添了蓮花佛寺特有的神秘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