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報記者昭普“大刀記”中奮勇殺敵的大刀英雄,“中共一大”偉大的會議場景,大氣磅礴的萬里長城……在紅色主題襯托下,浮現年輕時代的毛澤東形象,指點江山,意氣風發。“作為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我對毛主席有著特別深的感情,同時為了展現中華民族偉大意志和力量,特地雕刻了這件《偉大的共產主義里程碑》獻禮建黨百年光輝歷程。
”溫州雕刻家何立準備將這件青石雕刻作品送給博物館,這幾天他正忙著要參加各種主題展覽何立有一間小工作室蝸居于市區朱彭巷的老房子里,他坦言因為喜歡舊城小巷,反而很少去條件更好的大工作室,喜歡宅在這里,生活和創作都在一起,更有樂趣從“油畫”到“石雕”何立出生于藝術世家。從小喜歡繪畫,5歲學素描,11歲學油畫,12歲參加全國美術展就拿了一個金獎作為市少藝校的第一屆畢業生,他說自己從小癡迷繪畫,后來讀書、工作都沒離開過畫畫。他曾在電影公司擔任美工,在市工藝美術研究所雕塑系上班,后下海做服裝生意、開廣告公司,還在老城區百里坊的賣糖巷開過一家畫室。
永嘉的古村落,鹿城的海壇山,鄰居家的醬油雞,都出現在他的油畫系列作品中一件主題為“征服者”的半成品擺在他的床頭半年多了,他說還在構思這件超寫實油畫的主角的內在眼神何立在繪畫、雕塑上的造詣深受舅舅趙瑞椿和老師陳天龍的影響。他說自己的作品,不論油畫或石雕,更多的是追求內在的東西,著意傳達神韻,在寫實中融入寫意,將人物的內在情感形神兼備地傳達出來。
他創作的一件石雕作品《情》榮獲了首屆長三角地區工藝美術創意設計博覽會暨工藝美術創意設計大賽的銀獎,并在全國多項大賽中連續獲獎,一件“粗石”作品在眾多“玉石”作品中能脫穎而出,更加堅定了他的“青石”雕刻創作之路如今,他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于青石雕刻在這間工作室里,一樓的小房間用于石雕創作,二樓是畫室,也是臥室他開玩笑地說:“生活中有這樣兩件重要的事情,我宅在這里,估計一年不出門都沒事。”將粗石雕出時代美感溫州石雕歷史悠久,自小在鹿城長大的何立,對溫州的傳統雕刻耳濡目染,老屋門臺、花窗花板、木雕斗拱、照壁牌坊、寺廟佛像,都是他揣摩研究的對象。
如《劉海戲金蟾》《狀元媒》《穆桂英掛帥》等民間歷史典故都是他鐘愛的石雕題材,而溫州的山水風物人情都是他筆下凝固的風景,他喜歡用畫和雕刻記錄著溫州的民風民俗“現在很多古建筑石雕需要修補和恢復,但是要修復出當年的味道,就不能脫離歷史朝代”近日他正在修復一個元代石獅,由于肢體殘缺了一部分,一位收藏者慕名而來,希望他能修復還原出當時的原貌。“青石看似笨重,但是在雕刻時卻需要格外精細”何立現在是鹿城區青石雕刻技藝非遺傳承人,他表示,青石雕刻不同于玉石雕刻,玉石軟,青石硬,而且青石的質地非常堅脆,在雕刻時反而難度增加了。“在創作石雕作品前,我都會先在石頭上畫畫。
”何立將每一塊要創作的粗石看成立體的畫板,得益于精湛的繪畫功底,他的雕刻作品題材豐富,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