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坊是漢族傳統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建筑類型,用石材修建的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勛、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又名牌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筑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屬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功能,牌坊更被海外當作漢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北京明代陵墓外面的大紅門前,有石牌坊一座。
整個牌坊為五間六柱十一樓,結構勻稱和諧,造型美觀大方牌坊用純一色的漢白玉雕制而成。柱石的上方刻有麒麟、獅子,夾柱石的浮雕有雙獅戲彩珠,牌坊上還雕刻著其他怪獸云紋。是漢族建筑藝術的一大特色。全石仿木結構,亭閣式斗拱建筑,飛檐翅角,三門四柱。高6.80米,寬6.3米。明天啟年間,因土王覃鼎征戰有功,朝廷賜建牌坊一座。整座牌坊上刻有“荊南雄鎮”,反面刻有“楚蜀屏翰”。整座牌坊上刻有“土王巡游”、“漁樵耕讀”、“云吞雨霧”、“哪咤鬧海”、“槐蔭送子”等浮雕圖案。
正面兩角有浮雕象鼻對峙兩側基石柱各有撐鼓,石柱兩側配有石獅。牌坊于案運用浮雕、透雕等手法。.曲陽石雕藝術起源于“孔孟之鄉”曲陽縣境內,被定為“中國石雕之鄉”。曲陽石雕,雕藝精湛,風格奇異。在這些雕塑中,浮雕古樸渾厚,線刻細致入微,人物栩栩如生,刀法雄健有力,內涵深遠,使這些古代的藝術精品經歷了兩千年的歲月滄桑,至今仍以其獨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著長久的藝術生命力。
在自然的歷史長河中,每一塊石頭都形成了它獨有的靈性,正等待著我們去傾注無限的熱情,讓它得到釋放,得到長華中國石牌坊之鄉隆昌圖冊位于中國四川省隆昌縣境內,現存清代時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稱中國石牌坊之冠現存石牌坊共17座,石碑4座,分別分布在隆昌縣城北關和南關,其中北關7座,南關6座,另有4座分布在相應村鎮。,在中國其它省份也偶見石牌坊,但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規模、分類別出現的,且建造工藝精湛、造型端莊、雕刻精細、保存完好、寓意深遠,實屬全國罕見,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價值和完美的藝術價值。,隆昌石牌坊作為清代漢族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7座石牌坊有著17個動人的故事,在今天看來,同樣具有現實意義每座牌坊的正門上面分別刻有不同的碑文。上下、左右兩側也分別刻有善長芳名、立坊年代以及象征“善”“福”“壽”等浮雕。無論是功德牌坊、警示牌坊、節孝牌坊還是百壽牌坊,在修造、雕刻、篆寫文筆等方面都極其講究,因此,石牌坊的“高”、“精”、“理”盡顯突出位置。“高”指牌坊要有氣勢,“精”是雕刻工藝精致、用石獨特講究,“理”則是牌坊上刻寫的文字、圖案頗具深刻的思想內涵、高深的文化和生活哲理。
每座上面都雕刻著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鳥、動植物等圖案,圖案造型講究,雕工精美這些牌坊均建造于清道光十八年至清光緒十三年的間,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個朝代。其建筑格式大多為四柱三門三重檐、五滴水、三開間牌樓式清石仿木結構建筑,總建筑面積560平方米左右。牌坊南北向古驛道延伸盡頭為界,東西向以石牌坊兩側向外延伸15米為界。
從北到南分別是:郭陳氏節孝牌坊、禹王宮山門牌坊、鋤莠安良碑、牛樹德政牌坊、孝子總牌坊、劉光第德政牌坊、肅慶德政牌坊、郭玉巒功德牌坊、舒承是百歲牌坊、節孝總牌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壽德政牌坊、覺羅國歡德政牌坊、郭王氏功德牌坊等在幾次拍攝隆昌石牌坊的過程中,使我領略到一座座氣勢雄偉、雕刻精美的石牌坊,其蘊藏的寓意和小城濃郁、奇特的文化氛圍,身臨其境中,一種恍若隔世之感浸透你的身心,你會對中國古老文化藝術植根于偉大中華民族之林的智慧與光芒而驕傲。它將一如既往地激勵著后人,勤勞智慧、善美孝道、清廉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