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白玉是潔白無瑕,而且質(zhì)地堅實而又細膩,非常的容易雕刻,在現(xiàn)代很多的石雕廠都是用漢白玉雕刻。我們在所有的石雕產(chǎn)品中我們要怎么去辨別漢白玉的石雕場頻呢/用簡單的方法判斷,就是利用漢白玉這三個字的字訣判斷,“漢”、“白”、“玉”這三個字。“玉”字說出了漢白玉的特性,其實漢白玉并不是玉,而是大理石的一種,之所以以玉命名,是因為它瑩潤有光澤,薄的地方都能透過光。
“白”字指的是它的白要夠耀眼,夠閃亮,對著陽光一轉(zhuǎn),能達到滿眼金星的效果而最重要的是這個“漢”字。但這個“漢”竟然是個錯別字。漢白玉的“漢”,原本應該是出汗的“汗”。“汗”字代表了漢白玉最鮮為人知的一個特征:真正的漢白玉,并不是潔白無瑕的,而是隱含著淺淺的紋路,就像是出汗的印記一樣。漢白玉雖質(zhì)地較為堅硬,但卻脆弱易碎,所以漢白玉的雕刻,有一個學名叫“棒槌形”。市場上不少商家做出的漢白玉雕像用的都是石粉壓制而成的材料,或者是用偏軟的石頭雕成的,冒充漢白玉。
這類材質(zhì)的石料沒有了漢白玉的致命弱點,因此能做出各種復雜的鏤空造型但就是這些畫蛇添足的把戲,恰恰成了最為明顯的破綻。。